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產經 > 正文
      環球焦點!“敦煌女兒”樊錦詩,捐贈1000萬給北大
      來源: 2023-05-07 06:15:15
      “今天我的這點捐款是我應該做的貢獻”5月4日時逢北京大學125周年校慶日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敦煌女兒”樊錦詩回到北大捐款一千萬元人民幣設立樊錦詩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學研究此次捐贈的資金包括樊錦詩近年來獲得的多項獎項的獎金在此基礎上為了使基金本金能達到1000萬元樊錦詩又將自己多年的積蓄捐出捐贈儀式上,樊錦詩說“做人不能只為自己打算一定要使所得獎金用在有益于社會發展的事業上”一生擇一事樊錦詩將半生歲月交給了敦煌無怨無悔1958年,樊錦詩進入北大考古專業在洋溢著兼容并包風氣的未名湖畔她沉浸在求實創新的學術氛圍里接受了頂尖的考古學教育受到了北大精神文化的熏陶并找到了一生所愛△1967年,樊錦詩與丈夫彭金章在敦煌1963年畢業后攜著師長傳授的知識和諄諄教誨帶著一個北大畢業生的使命樊錦詩遠赴敦煌初到敦煌時“洞內是神仙世界、藝術殿堂洞外是飛沙走石、黃沙漫天”但戈壁艱苦的生活條件并未讓樊錦詩打退堂鼓

      △1962年秋,宿白、常書鴻、李承仙與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實習學生(樊錦詩:左三)在莫高窟大牌坊前合影


      【資料圖】

      幾十年來她走遍了莫高窟的每一個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守望著莫高窟里的歷史滄桑、文化紛繁她將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以及弘揚、管理工作當成了終身事業

      △1964年,樊錦詩在敦煌工作

      1987年,莫高窟被批準列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申遺的申報材料全由樊錦詩手寫后來在她的推動之下一系列保護條例和保護規劃出臺為了讓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樊錦詩又帶領團隊建立起系統的“數字敦煌”資源庫敦煌文化與藝術真正地走出洞窟、走向世界除了考古研究和保護工作樊錦詩還操勞著各種管理工作從食堂的飯菜口味到員工住宿從為研究人員爭取出國進修的機會到整個研究院的團隊管理和協調樊錦詩盡一切努力為研究人員創造更好的研究與生活環境在大漠的日日夜夜埋首工作的同時樊錦詩心中始終牽掛著母校2018年,樊錦詩為北大120周年校慶撰寫紀念文章《從北大到敦煌》娓娓道來的往事里蘊藏著她對母校的切切深情2018年12月18日樊錦詩榮獲“改革先鋒”稱號翌日,她便回到母校與師生座談回顧自己與敦煌的情緣

      △2018年12月19日,獲得“改革先鋒”稱號的樊錦詩在北京大學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上

      她關注北大考古學科的發展也惦念自己的學弟學妹們多次以書信、演講、寄語等形式與同學們交流2019年她在書信中對新生殷殷囑咐“做有博大胸懷和仁愛境界的北大人”她又寄語考古文博學院的新生要有沉潛大隱的心態和準備將個人追求融入考古這一神圣的事業

      △2019年,樊錦詩寫給北大新生的親筆信

      樊錦詩常說北大的精神和學風深深浸入了她的思想滋養了她的一生教會了她不忘報效祖國不忘所從事的事業責任重大不可懈怠絲毫必須竭盡全力為之

      △樊錦詩在北京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訓練營現場作報告

      2019年

      “敦煌學研究中心”在北大成立

      樊錦詩任名譽主任

      現在,她捐贈設立的

      樊錦詩教育基金

      成為北大與敦煌學的

      又一個重要節點

      北大與敦煌的故事

      薪火相傳、華章待續

      “干了一輩子

      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

      何為守一不移?

      樊錦詩所言即所行

      來源:北京大學(ID:iPKU1898)編輯:洪琳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