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應急管理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開展情況。
會上,應急管理部安全協調司司長汪崇鮮介紹道,當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異常嚴峻復雜,特別是內蒙古阿拉善左旗“2·22”露天煤礦坍塌事故以及北京豐臺長峰醫院“4·18”火災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嚴重沖擊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資料圖】
↑應急管理部舉行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
汪崇鮮表示,今年以來,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較大事故均繼續保持下降,但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各種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發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當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異常嚴峻復雜,特別是內蒙古阿拉善左旗“2·22”露天煤礦坍塌事故以及北京豐臺長峰醫院“4·18”火災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嚴重沖擊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據介紹,《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總體方案》于今年4月底印發,也立即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圍繞切實提高風險隱患排查整改質量、切實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以最嚴格措施、最嚴謹作風、最嚴肅問責狠抓落實,堅決扭轉重特大事故多發的被動局面。
汪崇鮮表示,此次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分為動員部署、企業自查自改和部門幫扶、部門精準執法、總結提高四個階段,主要任務是一體推進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地方黨委政府領導責任落實,重點把握“三個層面”和“四個突出”。
從“三個層面”分別進行細化部署。一是企業層面,主要負責人要落實事故隱患排查整治的主體責任,研究并組織好本企業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發揮好安全管理團隊和專家作用,組織對動火等危險作業和電氣焊、外包外租等生產經營活動等開展排查整治,按要求抓好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活動。
二是部門層面,制定印發專項方案,明確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和本次整治的重點,集中對監管執法人員開展安全生產專題培訓,聚焦排查整治重點開展精準嚴格執法,建立安全監管執法責任倒查機制,嚴格執行“誰檢查、誰簽名、誰負責”,運用“四不兩直”、明查暗訪、“互聯網+監管”等方式不斷提高執法質量,組織專家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開展幫扶指導。
三是黨委政府層面,專題學習并逐條對照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迅速制定本地區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強化黨政負責同志的動員部署和督導檢查,發揮宣傳組織優勢加強全社會共同監督,強化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財力人力保障,嚴格安全生產督查督辦和考核巡查。
汪崇鮮表示,與以往相比,這次專項行動有“四個突出”。 一是突出“重大隱患”開展排查整治。聚焦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消防、燃氣、漁業船舶、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緊盯易造成群死群傷的重大事故隱患開展針對性排查整治,不搞“大而全”,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是突出“關鍵少數”狠抓全員責任落實。牢牢把握企業作為事故隱患排查整治的責任主體,充分發揮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主導作用,帶動全員安全生產責任落實。
三是突出“先禮后兵”提升排查整治質量。先請各企業集中開展全面自查自改,政府部門強化幫扶指導,然后再開展精準嚴格執法、強化責任倒逼,避免與監管部門搞“躲貓貓”游戲,便于摸清底數、共同發力。
四是突出“機制創新”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建立先學習培訓后監管執法、安全監管執法責任倒查、主流媒體專欄曝光、匿名舉報查實重獎等工作機制,有效防范監管執法查不出問題或查出問題后不跟進整改等情況,推動排查整治取得實效。
紅星新聞記者 張炎良 王辰元 北京報道
編輯 郭宇 責任編輯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