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產經 > 正文
      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一體化管理體系保障北斗衛星發射任務 每日快看
      來源: 2023-05-17 18:57:39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自2000年開始承擔了全部北斗衛星的發射任務,被稱為是北斗“母港”。在這次北斗衛星發射的前一天,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來看看這里是如何保障北斗衛星發射任務的。

      總臺央視記者 劉潔:這里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2號發射塔架,里面包裹著的就是即將發射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發射前一天,這里正在進行的是低溫推進劑加注前的最后準備工作。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工作忙碌而有條不紊,對于發射場來說,這樣的發射任務已經成為常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 馬國忠: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一蹴而就的過程,是我們發射場在過去的1至2年時間內高密度執行任務以后,通過優化測發流程,整合測發項目,采用交叉并行的模式,然后采用一些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綜合以后形成的這樣一個效果。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高效運行不僅保障了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快速完成了全球系統的部署,也為我國今后航天發射任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建設,從最開始的質量管理體系,發展到融合了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再到如今的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全面精細化管理體系,為我國航天發射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系統工程師 楊文:為了實現發射場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我們著手研發了發射場的設備遠程的監視控制系統,先后研制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大的低溫家族遠程控制系統、地面設備遠程監控系統。目前發射場所有的設備設施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可視化和遠程控制,能夠及時發現潛在風險,確保發射任務安全可控。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被稱為北斗“母港”,承擔了全部北斗衛星的發射任務,自2000年10月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以來,北斗衛星的發射取得了百分之百圓滿成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總工程師 莊軻:每一次任務它都會有一些技術狀態變化,比如說這一次火箭衛星和發射場加起來也有幾十項的狀態變化,那么發射場就對這些狀態的變化和特點進行了分析,形成了風險分析報告,對風險分析進行防控。在過程中間我們也在關鍵的節點對質量和安全進行監督,進行評審,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一體化管理體系的約束下進行的。下一步我們也會有更多的北斗備份星的發射計劃。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將完成第五十六顆北斗衛星變軌定點工作

      此次我國成功發射第五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作為測控系統主體單位,圓滿完成衛星發射段測控任務,護送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統一調度指揮下,該中心所屬渭南、廈門等測控站點先后跟蹤測控。經過20多分鐘的飛行,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星箭組合體成功分離。此次發射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是北斗三號系統的首顆備份星,對增強北斗全球星座運行的穩健性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義。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 王鑫:這顆衛星的一大重要“使命”就是要時刻處于在軌“待命”狀態,為此,我們結合已在軌運行的三顆北斗三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技術狀態,以及這顆備份星任務要求,對衛星的軌道控制策略、參試設備狀態進行了適應性修改,使其能夠具備三顆北斗三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軌位備份能力。

      接下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還將繼續完成衛星的早期軌道段測控工作,完成多次變軌控制,使衛星成功定點于地球同步軌道,完成在軌測試工作后,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便可進入北斗“大家庭”。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 劉嘯時:衛星上天后的一舉一動,對衛星、地面而言都是重大考驗。針對早期軌道段測控工作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隱患,我們結合過往異常處置與衛星搶救經驗,周密制定了故障預案,并通過開展多次故障演練,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