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產經 > 正文
      環球視點!全球財經連線|專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教授丹尼斯·西蒙:創新驅動中國經濟發展-最資訊 世界速訊_天天熱頭條-全球消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23-06-10 16:12:52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胡慧茵廣州報道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的經濟實力也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相關資料圖)

      (相關資料圖)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凱南-弗拉格勒商學院教授丹尼斯·西蒙在接受《全球財經連線》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領導層將解決所謂的城鄉差距視為要務,并確保這一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縮小,從這點來看,中國政府在確保每個人能共享繁榮方面做得相當好。

      談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丹尼斯·西蒙認為這與創新驅動緊密相關,“中國在創新驅動型經濟或知識經濟領域發展得很快,逐漸改變原本的增長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大學,學習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或先進的電信工程,中國將處于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

      創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意味著中國的工作場所將會發生一些變化。丹尼斯·西蒙認為,未來將會有更多機器人,更多的自動化、人工智能的使用,比如智能汽車、智能城市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認為領導層很有意愿進行投資,并試圖推動社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對于中國來說,這樣的發展非常健康。”他說道。

      中國確保盡可能多的人分享繁榮成果

      《全球財經連線》:你曾用“奇跡”一詞來形容中國40多年來的發展。中國有哪些變化讓你印象最為深刻?

      丹尼斯·西蒙: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里,我一直關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整個進程。在這個過程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眾生活質量的提高。我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食品營養有所改善,醫療保健也得到提升,教育也有所改善。最近幾年,可以說有了一個完整的國家交通系統和通信系統,人們現在能在全國范圍內以可承受的價格暢順地通行。這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中國沿海地區和14個沿海開放城市顯然一直處于發展的領先位置。中國領導層將解決所謂的城鄉差距視為要務,并確保這一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縮小。我認為中國政府在確保人人能共享繁榮方面做得相當好,這并不容易。你知道中國有一句關于經濟改革的名言——“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看來,我認為結果不言自明。

      《全球財經連線》:中國式現代化是國際社會的聚集重點。“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模式具體有哪些特點?

      丹尼斯·西蒙:對我來說,有些改變是非常突出的。其中之一是教育,即接受教育的機會,以及改革各年級教育的努力,包括在高等教育系統中進行一些重要的改革,并確保中國的大學成為世界一流的學習、研究和培訓機構。所以我認為教育投資非常重要。其次,我認為是醫療體系的改善,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分,以確保普通中國公民獲得良好的醫療保健。政府花大量時間建設醫院,改善醫療保健系統,努力使藥品保持低價,使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

      我認為第三個因素是堅持對外開放,這是關鍵的一環。在歷經疫情之后,我們看到外國人回到中國,既有經商的人,也有學生、游客,他們都回歸了。而且我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普通市民提供高質量住房,同時建設交通基礎設施。高鐵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許多城市,可以看到現代化的地鐵系統為工作者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我認為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還有環境的改善。若要補充一下最近的事情,我認為中國的數字經濟,也就是所謂的無現金社會,也非常重要。中國一直是電商的全球領導者,在為支付寶和微信等提供基礎設施方面,它一直是領導者。我認為中國已經開始行動,有能力跳過西方現代化的一些階段,直接進入數字化的下一個階段。正如我之前所說的,中國在確保盡可能多的人能分享繁榮的成果。

      中國在創新經濟方面快速發展

      《全球財經連線》:你曾說中國已經不再只看GDP數字的增長。中國是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丹尼斯·西蒙:我認為隨著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中國必須提高增長質量,現在中國評價官員們的標準已經變成增長的類型以及增長的來源。我認為這與所謂的創新驅動型經濟、知識經濟的到來有關。中國在這些領域發展很快,有望改變原本的增長方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大學學習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或先進的電信工程。讓年輕人承擔未來的工作,中國將處于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我認為中國的工作場景將會發生一些巨大的變化,這也許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機器人、更多自動化、更多人工智能的使用,像智能汽車、智能城市,這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回到高質量發展,我認為領導層很有意愿進行投資,并試圖推動人們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對于中國來說,這樣的發展非常健康。

      《全球財經連線》:你曾提到中國正變得更加市場化。在科技領域,市場化將如何影響中國科技業的發展?

      丹尼斯·西蒙:政府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創新的源泉來自技術創業,在有些情況下,雖然自上而下的方法很有效,而且強有力的政府干預效果很好,但最終,我認為同樣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科技企業家是真正推動科技進步的力量。我們需要確保企業家有足夠的空間,在市場中追求他們的利益。

      競爭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競爭中會有贏家和輸家,而通過競爭,會出現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信息,這將有助于刺激技術進步,并有助于確保這是一個可持續的過程。所以,我并不反對政府發揮作用,我認為這很重要。還有一些社會問題,如醫療保健,有時市場并不總是能發揮作用,特別是當人口有限,市場規模較小的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制藥公司或生命科學公司,來開發下一代技術,他們需要政府的支持。

      一般來說,我認為一個開放和自由的市場有助于激發這些企業家的能力。最近大學和企業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被鼓勵激發他們的企業家才能。尤其在中國,中國有大量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園區,有很多不同的資金來源,包括來自中國和國外的風險資本來支持創業。所以我認為,只要不去過度干預市場,創新發展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希望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之外,有下一代公司的出現,它們將引領中國技術的進步。正如我所說,這可能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的因素。最后,我認為最好的例子是電動汽車行業,我們可以看到它發展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它變得有多先進。因為良性競爭有助于推動電池技術、汽車性能和安全性的發展。這說明市場是如何以一種非常積極的方式運作。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難被替代

      《全球財經連線》:隨著全球供應鏈格局和國際分工加速調整,中國在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丹尼斯·西蒙:當前有一些公司在談論將供應鏈的組成部分,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美國和其他幾個國家。但有一點我們必須記住,許多像蘋果這樣的跨國公司花了很多年來建立有效的基礎設施,這樣它在中國的供應鏈才能像過去一樣運作良好,這有助于蘋果的長期成功。對蘋果來說,將供應鏈的關鍵環節轉移到其他國家并不容易。比如中國臺灣的公司富士康和鴻海科技,在與蘋果的合作中,作為其主要的制造商幫助蘋果發展其產品和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實是,沒有多少國家擁有中國建造的那種基礎設施,可以輕松提升供應鏈的這些部分,并將其運往世界各地,我認為很多公司都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坦率地說,他們希望看到的不僅是(中美)雙邊關系的改善,而且他們希望在中國與中國公司合作,并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正如我提到的,在機器人、自動化技術、智能化等領域,會在未來的商品和服務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全球財經連線》:IMF預計,今年的經濟放緩主要集中在發達經濟體。你怎么看中國經濟穩增長對全球經濟的溢出效應?

      丹尼斯·西蒙:普通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成熟。你知道以前一些外國品牌的東西只在中國銷售,因為它打上了外國公司名字的烙印。但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我們能看到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面臨著非常困難的時期,因為它與比亞迪競爭,我認為在食品和服裝等方面的競爭也是一樣的。因此,我猜測中國有足夠的資金繼續保持5%至6%的可持續增長,至少在最低水平上是這樣。

      創新驅動的經濟能夠獲得更大的動力,我們甚至可能在未來看到更高的增長水平,新的產業一直在中國層出不窮。航空航天工業在中國將會變得非常有趣,現在C919大型客機已經生產出來了,并且在中國的航空工業中使用。我認為我們將開始看到中國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參與者,加入空中客車、波音、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的行列,成為重要的參與者。因此,中國經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些事情可能會成為重要的增長來源。

      粵港澳大灣區是經濟增長引擎

      《全球財經連線》: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躋身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十。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有怎樣的發展潛力?

      丹尼斯·西蒙:關于大灣區,有幾件事引起了我的興趣。首先是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已經建成的大學數量,包括合資大學。我認為這個地區將會成為未來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這意味著它將會成為未來吸引人才的地方。我認為,該地區的地方經濟官員指望有大量優秀人才來經營,那里將會出現的下一代公司和行業。

      我感興趣的第二件事,是資本自由流動的安排非常重要。我們不僅看到良好的人員流動性,還看到資本的流動性,以及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第三,基礎設施,包括正在建設交通、通信等設施,這一切都與支持長期經濟增長高度相關。這一地區不僅與中國其他地區相連,也與亞洲其他地區相連。

      最后是人才,但是我想再次回到創業的概念上。我認為大灣區將繼續成為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增長中心,能夠對中國其他地區產生影響。不僅是作為一個模式,而且是作為增長的引擎,中國南方一直扮演著這個角色。

      策劃:于曉娜

      監制:施詩

      責任編輯:和佳 李依農 郝佳琪

      記者:胡慧茵

      實習生:王斯琦

      制作:李群

      設計:林軍明

      新媒體統籌:丁青云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制: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張然

      海外運營編輯:唐雙艷 吳婉婕

      海外項目經理:莊歡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