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6月12日電(記者馬思)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持續提升,在這一大趨勢中,重卡的電動化滲透率尤為突出。目前,去年12月份重卡汽車的電動化滲透率已大幅提升至11.32%,如何讓電動重卡能快速低成本的滿電出發,已經成為整個重卡產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6月12日,寧德時代的“騏驥換電”發布,為中國重卡換電的發展提供了一張簡單高效的未來藍圖。
在以“與時代 共騏驥”為主題的寧德時代重卡換電產品發布會上,寧德時代正式推出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盤換電解決方案——騏驥換電,包含騏驥換電塊、騏驥換電站、騏驥云平臺三個模塊。憑借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騏驥換電能夠解決重卡換電的痛點問題,推動重卡行業轉型升級,助力開拓綠色運輸新藍海。
(資料圖片)
公路貨運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是保障供應鏈穩定的關鍵環節。據2022中國公路貨運發展研究報告數據,目前公路貨運承擔著我國391.4億噸以上的貨物運輸。而當下行駛在路上的900萬輛重卡,是公路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重卡承擔著國家工業和商業貨物運輸的重大任務,另一方面受重卡功率高、運營時間長等特點的影響,傳統燃油重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整體汽車的47%。在雙碳目標和經營者提質增效的驅動下,國家與地方持續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重卡/換電重卡行業發展。2022年新能源重卡銷量逆勢增長,同比增長140.7%,行業預計,在2030年中國的重卡滲透率將達到30%,新能源重卡將成為未來重卡行業的主流。
同時在重卡逆勢增長的環境中,換電模式成為車企和用戶追捧的新能源方式,在2022年銷售出的新能源重卡中,換電方式的重卡占到了整體新能源重卡的54%,超過一半。在這種產業環境中,重卡換電就成為重卡產業新能源化的核心關鍵。
但在目前產業環境中,換電網絡和換電生態并沒有跟上產業的發展,在干線中長途運輸場景下,重卡日均行駛里程可達800公里以上,對運輸效率要求較高。傳統后背式的換電方式,雖然能夠滿足對換電效率的要求,但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整車重心偏高,對安全性影響較大;背裝電池的體積影響了車輛的裝載空間效率;電池配電量小,續航里程短,增加了換電站建設的數量及建站難度;電池循環壽命短,導致電池使用成本偏高等,給重卡的全面電動化帶來了困擾。
2022年最新統計,我國約有1700萬卡車司機行駛在路上,他們是我國公路運輸行業的底座。在重卡司機的需求方面,傳統重卡司機的工作場景中,司機除了要面對高昂的油價外,噪音、污染、維修、數字化能力差等問題也為他們帶來了諸多困擾。如何讓這1700萬卡車司機收入更高,工作更加便捷、高效、綠色,也是未來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方向。
重卡換電,已經成為產業的共識,但如何能破解不同場景、不同車輛之間的通用難題,改變目前換電站少,換電慢,效能不同等現實問題,改善卡車司機工作環境,提升卡車司機運營效率的工作現狀,則是構建中國換電網絡最為迫切要突破的產業藩籬。
寧德時代騏驥換電的出現,為構建全國性重卡換電網絡提供了一張高技術、標準化、低成本的技術藍圖。
公開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2022年,換電重卡在電動重卡的市場占比分別為23%、34%和54%。雖然換電重卡的市場前景廣闊,但各廠家電池模組能用性不強、充電設施技術標準不完善、換電站網點經營成本高、電動重卡載貨量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換電重卡行業的發展。
對此,寧德時代推出的騏驥換電一站式解決方案,包含騏驥換電塊、騏驥換電站、騏驥云平臺。“騏驥只是一個起點,一個從傳統重卡向未來重卡轉變的起點。”寧德時代重卡換電生態負責人朱正良表示。通過平臺化、模塊化設計,實現不同車輛和不同場景的通用性換電,從而為構建全國換電網絡奠定基礎,從技術上和系統架構上實現對未來需求的超前布局,應對和加速重卡行業加快電動化的步伐,實現重卡行業的產業升級。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