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T-54/55主戰坦克雖然是好幾十年前設計的第一代主戰坦克,但進入本世紀后仍然有不少國家在繼續使用,其中不少窮國家既沒錢購買新式坦克,舊式坦克又無法滿足國防需求,于是利用最先進技術對老舊坦克進行翻新升級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烏克蘭的T-55AGM主戰坦克就是這樣一款裝備。
T-55AGM是莫洛佐夫設計局開發的,設計師對坦克的三大要素進行了全面升級,但并沒有改動坦克車體,坦克整體重量約46噸,綜合作戰能力應該超越2代主戰坦克。
在動力上,坦克更換了一臺5TDFM二沖程多燃料液冷發動機,它可以輸出850馬力,匹配的變速箱有6個前進檔,可以讓坦克達到將近70千米的最大時速,倒車速度也能達到30千米/小時,駕駛員獲得了一套新的駕駛系統,操作起來更容易。
T-54/55坦克采用的100毫米線膛炮威力顯然過時,T-55AGM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安裝兩種新火炮,一種是延續蘇/俄武器血統的125毫米Kbm1滑膛炮,另一種是可以發射北約彈藥的120毫米Kbm2滑膛炮,兩款火炮均有發射炮射導彈的能力。坦克內可以攜帶大約30發炮彈,或許是考慮到坦克炮塔空間太小不太適合人力裝填彈藥,坦克炮塔后部延伸安裝了一臺水平裝彈機,它能維持火炮8發/分鐘的最大射速,裝彈機內存放18發炮彈。
坦克輔助武器為一挺毫米機槍,可以選擇PK機槍或烏克蘭仿制的KT機槍,備彈3000發,頂部車長艙口外安裝另外一挺毫米NSF重機槍,備彈450發。在炮塔的左前方和右前方分別安裝6具煙霧彈發射器。
坦克火控系統和觀瞄系統全面升級,火控包括炮手1K14晝/夜瞄準器、PTT-M熱成像瞄準器、車長PNK-4S觀瞄系統、LIO-V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等,其中PNK-4S是服務于毫米重機槍的,讓車長可以在炮塔內直接觀察目標并操作機槍射擊,LIO-V彈道計算機會通過傳感器獲得側風、坦克速度、炮管角度等數據,炮手需要手動輸入氣溫、氣壓等數據,首次開火準備時間在5~8秒,有效打擊距離在2400~2600米。
防護是T-55AGM另一個提升的重點,改動坦克的基礎裝甲是一件很費錢費時的工作,因此它還是采用了安裝附加裝甲的辦法,在車體正面、兩側,以及炮塔的正面、兩側和頂部都進行了較為密集的安裝,具體型號應該是“接觸”-1,坦克兩側增加了鋼板和橡膠/織物裙板,增強車體側面防護。
T-55AGM坦克的商業之路毫無成果,倒是秘魯曾找上門來與烏克蘭一起開發了新的T-55M8A2“臺風II”主戰坦克,其實就是對T-55AGM進一步進,它們在造型上幾乎一模一樣,不過網絡上的“臺風II”原型車照片采用帶土黃色的迷彩涂裝,還是很容易區分。
T-55M8A2安裝的是一門125毫米滑膛炮,動力安裝的是一臺5TDFMA多燃料發動機,可以輸出1050馬力,讓坦克的機動性有了一些提升,在裝甲防護方面,先在炮塔外圍焊接了一圈鋼板,然后再安裝爆炸反應裝甲,防護數據有所提升,但有多大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T-55M8A2出現在2015年的秘魯某防務展上,網絡上有些文章稱這是秘魯設計的主戰坦克,這是不對的,他們的工程師只是參與其中,且是在T-55AGM的基礎上開發。T-55M82A2沒有量產,只制造了幾輛原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