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產經 > 正文
      話題 | 人在職場越努力越平庸?你可能只是『無效勤奮』|全球熱消息
      來源:軌客網 2023-07-03 13:48:16

      工作勤勤懇懇的周小姐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因為勤奮被批評。


      (資料圖)

      這一幕發生在近日的公司年中總結會上,周小姐匯報完自己這半年來的工作情況后,卻被領導評論為“確實辛苦,但有點‘無效勤奮’”。

      白領傾訴

      上班總是最早來最晚走

      領導說我“辛苦但無效”

      ■周小姐 27歲 文案策劃

      這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五年。今年初,辭職后休息了小半年的我,來到這家公司。

      重回職場,我倍感珍惜,決定一定要好好努力工作。我負責文案策劃工作,需要大量地“寫寫寫”,這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腦力。于是,加班成了我的常態。我家住在南岸區彈子石,公司在渝北區光電園,上下班通勤還是挺遠的,但我不在意這些困難。

      同事們都說我總是最早來,最晚走,是個妥妥的“工作狂”。

      為啥有這么多工作?因為我們要做的策劃案中,總有一些“不太有意思”“甲方很難纏”的案子,別的同事不愿意接,那我就接過來弄。為同事減少負擔,也讓自己多歷練。

      不過,因為手頭事情太多,確實難免出紕漏,忘了這樣忽略了那樣。我盡量花時間去修復和彌補,有時候忙得午飯都沒時間吃。

      努力工作,雖然累,但我是樂在其中的。

      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前幾天的年中總結會上,我分享了我的工作情況,但我們的分管副總卻皺著眉說我“確實很辛苦,但是有點‘無效勤奮’,不提倡這種工作方式”。

      下來以后,一向夸贊我的主管也變了口風,讓我調整工作方法。那一刻,我覺得我的身心都被掏空了,茫然得不知道以后該如何繼續工作。

      七嘴八舌

      你如何看待“無效勤奮”?

      觀點1:做事有條理是“有效”前提

      夏女士?32歲?設計師

      我就以生活來舉個例子。我媽和婆子媽都是勤快人,我媽做飯喜歡提前備好所有的菜,再有條不紊地開炒,很快就能張羅一桌菜;我婆子媽喜歡做好一樣菜再準備下一樣菜,又忙又亂,做幾個菜需要花上半天時間。“無效勤奮”在我眼里,大概就是這么個狀況。

      觀點2:以熱愛為先的勤奮

      羅平?30歲?程序員

      我覺得工作可能以熱愛為前提,勤奮也會有方向和動力。我這份工作我就很喜歡也很擅長,做起來掌控感強,付出也有實打實的收獲。

      觀點3:公司少設置加班福利

      秦女士?28歲?新媒體從業人員

      我們公司有個我認為很畸形的福利:加班到19點,公司提供加班餐;加班到21點,公司報銷打車費。這樣一來,很多同事就打著“加班”的幌子“摸魚”,實際上對工作推進毫無幫助,只是為了加班而加班。

      觀點4:高效、積極工作才是“有效勤奮”

      盧女士?35歲?視頻工作室負責人

      勤奮≠加班。我一直都讓我們團隊盡量不加班,盡量在工作時間內干完應該干的活。我認為作為團隊領導,應該帶著大家一起高效、積極地工作,這在我看來才是“有效勤奮”。

      業內觀點

      職場需用可量化的成績說話

      微信公眾號“語蘇職場”:我們在職場上,需要從自身出發,找到一個清晰的目標,給自己設置可量化的判斷標準,并堅持不懈,在努力中不斷提升工作效率,這樣才是有效的努力。具體來說——

      第一、用可量化的成績說話。你耗費了生活中大部分時間卻沒做出一點成績,那你的努力就是無效的。

      第二、努力方向與目標的一致性。很多人沒有深入分析所處環境、自身優勢劣勢,看似平時忙忙碌碌,結果,年底一總結貌似又啥也沒干。問題就出在我們努力忙碌的內容是不是在朝著工作目標前進,還是已經南轅北轍,走錯了方向。

      第三、努力要與工作效率掛鉤。一份工作可能有些人需要花一天做完,而有些人半天就完成了而且工作質量和你一樣。一個在工作當中出類拔萃的人,一定是會合理利用時間的人。

      專家聲音

      勤奮之前先做好計劃和規劃

      重慶社會心理協會心理咨詢專委會副主任譚剛強:勤奮絕對是優秀的工作品質,但在勤奮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努力更加行之有效。以下是幾點小建議:

      一是每周做好工作計劃,對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心里有數,努力的方向也就更明確;

      二是開展一項工作之前做好工作規劃,哪樣工作先做,哪樣后做,有了條理,工作效率也自然提升;

      三是多和領導溝通,悶頭努力讓你迷茫的時候,不妨找領導說出自己的困惑,讓領導為你指點迷津,找準努力的方向。

      四是分清楚事情輕重緩急,我們可以在更重要的項目上投入更多心思和努力,這樣也能收獲到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工作結果。

      重慶晚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實習生 李彥慶


      編輯:蔡靜

      校審:羅再芳

      總值班:楊飛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