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Vision Pro 售價太高了?不,體驗一下就不這么認為了!
作者 | David Smith? ? ? ?
譯者?| 彎月
【資料圖】
責編 |?夏萌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最近的 WWDC 上,我有幸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位親自試用 Vision Pro 的人選之一。我參加了一個 30 分鐘的學習會議,在很多地方都有非常深入的介紹,所以我不打算深入討論演示本身,而是想談一談這個平臺對開發人員來說意味著什么,以及為什么我迫不及待想開始使用它來開發程序。
第一批試水的開發人員
第一批嘗試蘋果平臺:iPhone、iPad 和蘋果手表的開發人員有三個,我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個人還是商業,我都看到了發展的機會。從嬰兒期就開始使用某產品有一些不同的體驗,一切都非常不確定,未來的發展前景也不明朗。
我們應該謹慎對待這種不確定性。經過反復嘗試,我對自己即將面臨的情況有了清晰的認識。這將是一個異常艱難的過程,我會遇到各種錯誤的起點、死胡同以及未實現的期望。這就是這類工作的現實。在嘗試全新的事物時,我們不可能期望所有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
盡管如此,我打算成為 Vision Pro 第一批試水的開發人員。有些人看到這類的不確定性會將其視為機會,而不是打退堂鼓,很高興我能成為其中一員。我想參與進去,尋找這個平臺將來的發展方向。
不妥協
初次嘗試 Vision Pro 的感覺超級酷,此外我非常感謝有機會能夠確認蘋果在主題演講上有關該設備做出的承諾是否屬實。我很高興地宣布,他們做到了。他們承諾的保真度、響應能力和性能水平都實現了,僅憑這一點就非常了不起。
他們設立的目標如此之高,然后還要實現如此高的期望,看似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在嘗試的時候希望他們能有不錯的表現,結果卻讓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我很清楚,蘋果設定了非常高標準的用戶體驗,而且堅持實現了。
無論是何種實體產品,價格和用戶體驗之間總是對立的關系:提高價格可以改善用戶體驗;反之,降低價格,體驗就會受到影響。這是經濟學不變的事實。二者你只能選擇其一,要么是體驗,要么是價格。
例如,蘋果手表的初始版本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定的價格(349美元)之上,盡最大努力為用戶提供最佳體驗。第一款蘋果手表的速度較慢,屏幕質量相對較差,而且很多方面也存在局限性。蘋果能夠提供足夠吸引人的體驗,使其成為一款可靠的產品,但我認為直到系列 3 或 4 用戶體驗才變得出眾了。蘋果本可以將系列 3 作為第一款蘋果手表推出,但需要 3 倍的價格。雖然系列 3 能夠提供出色的用戶體驗,但無法立足于市場。因此,在那種情況下,以價格為中心才是正確的舉措。
對于 Vision Pro,蘋果似乎采取了相反的策略。對于該設備應提供怎樣的基準用戶體驗,蘋果非常有野心,而且他們還構建了能夠滿足這些期望的設備。因此,Vision Pro 的價格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想,但相較于設備提供的用戶體驗,這個價格是合理的。在這個水平的用戶體驗之下,該產品根本無法提供更小或更便宜的版本。如果不能在細節上完美地重現現實,并實現響應式的用戶導航,那么整個產品就會感覺毫無意義。Vision Pro 必須做到這個水平才有意義,因此價格很高。
就這款產品而言,以用戶體驗為導向合情合理,他們建立的是一個全新的計算概念。如果無法提供出色的用戶體驗,那么無論定價如何,產品也不站不住腳。
第一批試水經濟學
我聽說有人提到 Vision Pro 太貴或太小眾,無法創建可行的軟件業務環境。這是否屬實無從知曉。我認為,應用商店的大部分經濟活動都會照搬到這個平臺。定價方面會降到底,而且一般用戶都希望軟件是免費的(或幾乎免費)。
我已經接受了 iOS 上的這種現實,所以價格不會阻礙我對在這個平臺上開發應用的熱情。作為開發人員,我應該根據客戶所處的位置調整我的業務,而不是盼著客戶改變自己以適應我的業務。
我打算為這個平臺開發應用,因為我知道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不是淘金熱。我將其視為未來業務的長期投資,而不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回報的產品。
個人成長與知識投入
縱觀整個職業生涯,我常常尋求站在技術的最前沿,在早期階段投資新技術,并成為少數站在浪尖上的人之一。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我成長,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
使用相同的方法反復相同的工作很舒適。嘗試新的方式,從事新工作總是會令人感到恐懼和不安。我不會消極地尋求舒適,或對采用新技術持謹慎態度。我理解人類的這種天性,而且非常尊重。但就我個人而言,一次又一次地呆在舒適圈內重復相同的工作,會導致工作的樂趣越來越少。我寧愿直面困難,迎難而上,而不愿在平坦的地面上航行。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但我可以肯定地說,根據我多年的經驗,走出舒適圈是很值得的。
培養“平臺直覺”
我想嘗試 visionOS 開發的另一個原因是,這是培養“平臺直覺”的唯一途徑。
今年 watchOS 10 引入了各種結構和設計上的變化。我非常期待看看這些變化之中有多少是我已在 Pedometer++ 做過的嘗試。這種“心有靈犀”并不會讓我覺得很驚訝,因為經年累月我已非常熟悉 watchOS,因此直覺已經告訴了我什么最適合它。
這種直覺是從早期階段就開始使用平臺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你必須看到并親身經歷一路上所有的嘗試和失誤,才能知道下一步理應邁向何處。等到平臺成熟,然后再開始嘗試,會讓你錯過中間所有的混亂,最后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想要建立 visionOS 的“平臺直覺”,而且我知道唯一的方法就是從初期階段就踏上這條船。
全新的現實
以上,我討論了嘗試使用 visionOS 的原因,但如果這個平臺本身是一個死胡同,那么我所做的一切都將毫無意義,也沒有任何前景。在親身體驗過該產品后,我十分確信它不是計算發展的死胡同。此次蘋果充滿了野心,他們希望將計算從“面向設備”的環境中分離出來,并將其推向現實和環境。計算機的使用不再拘泥于場所,可隨身攜帶。
這種轉變是根本性的。Vision Pro 的界面感覺像是它在讀我的心思,而不是回應我的輸入。而沒有邊界的、完美像素的畫布也給人一種內在的不同感覺。我不會受物理條件的限制,我可以將環境改造成最大化生產力的方式。
我認為隨著平臺的硬件和軟件的成熟,不出幾年這個新平臺的承諾都能得以實現。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我感覺未來我們與計算機的交互理應如此。
在 Apple Park 上試用了短短幾天后,我開始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臺這樣的設備。在撰寫這篇文章時,我常常覺得從 WWDC 模式切換上下文很麻煩,我渴望去那間森林里的虛擬小屋,打開文本編輯器撰寫文章。每當在酒店里在 13 英寸 MacBook Pro 上觀看 WWDC 的會議視頻時,我就而渴望擁有一個更大的顯示器,這樣我就可以同時打開視頻、筆記、文檔和 Xcode。
我的思緒已跨越山海,而如今感覺自己又被束縛到了一個小小的矩形屏幕前,體驗非常不好。
一起來試試看
我有點慶幸 Vision Pro 要等到明年初才會上市,這樣這個夏天我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 iOS 17/watchOS 10 的更新中,而不必被 visionOS 分心。我至少還有七個月的時間抽出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個新平臺上。
我很期待此刻到 Vision Pro 正式發布之前的這段旅程。雖然這一路上將充滿坎坷,但我相信沿途的收獲也會頗豐。
讓我們一起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