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認為,《二祖調心圖》很可能是后人在畫上增題的畫名。如今被認為是慧可禪師的畫像,沿著人物的左邊輪廓,有明顯的裁剪痕跡。由此又推斷,這兩幅畫可能原本是被許多畫家描繪過的《四睡圖》的殘件。四睡圖表現的是唐代天臺山著名禪僧豐干、寒山、拾得和老虎互相枕藉,睡作一團的畫面。倚虎者是豐干,獨坐者是拾得,寒山應該是被裁去了。
豐干、寒山和拾得,傳說分別是彌陀、文殊和普賢的化身。豐干是天臺山國清寺的和尚,他馴服了一只老虎,平時經常騎著老虎在松林小道里往來。豐干撿到一個棄兒,就取名“拾得”,跟著他在國清寺成長修行。而寒山住在國清寺附近的寒巖上,衣襦破敝,面容枯悴,著木屐,執掃帚。這三人老混在一起,常以詩偈對答。
【資料圖】
宋代就出現了三人和老虎“四睡”的繪畫,隨之也產生了許多禪詩和題贊,您讀了就可以更明晰地探窺《四睡圖》或者這幅《二祖調心圖》的意蘊了。
南宋《如凈和尚語錄》卷下的《四睡圖》題贊道:
拾得寒山,老虎豐干。
睡到驢年,也太無端。
咦!驀地起來開活眼,許多妖怪自相瞞。
南宋無準師范禪師語錄《豐干寒拾虎四睡》:
善者未必善,惡者未必惡。彼此不忘懷,如何睡得著。
惡者難為善,善者難為惡。老虎既忘機,如何睡不著。
南宋月澗禪師語錄《贊豐干寒拾虎四睡圖》:
虎依人人靠虎,一物我忘爾汝。
肚里各自惺惺,且作團打覺睦。誰管人間今與古。
元代了庵清欲禪師語錄《四睡》:
閉眉合眼人如虎,伏爪藏牙虎似人。
夢里乾坤無彼我,綠鋪平野草成茵。
咄哉豐干,抱虎而睡。拾得寒山,正在夢里。
可憐惺惺人,未能笑得你。
東京國立博物館還珍藏了現存最早的《四睡圖》,已經搞不清作者為誰,推斷是宋代或元代畫家所繪。畫面上,數株古松間飄漾著白云,一泓山溪飛珠濺玉,傾瀉而下。豐干、寒山、拾得和老虎相倚相藉,睡成一團。老虎腦門上的斑紋像煙花一樣從頭頂輻射開來,又像巨大的發旋頂在腦門,臉上的斑紋也如一圈一圈的祥云,雙眼瞇成一條線,闊大的嘴巴呈帶著波紋的上翹曲線狀,圓圓的大腦袋伏在虎爪上,看上去一團和氣,萌得可愛,讓人都想伸手去摸一摸。
明清以后,寒山和拾得的形象逐漸演化,成為著名的“和合二仙”,越來越趨于世俗化,成為一個拿著荷花,一個抱著圓盒的童子,因為“荷”與“和”諧音,“盒”與“合”諧音。兩個小孩兒笑呵呵地一臉福相,是傳統年畫、彩塑的常見形像。這種演化,可能和“四睡”中他們物我兩忘、和諧自然的氣度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