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產經 > 正文
      長春航展:殲-11BG公開亮相
      來源:AI自智體 2023-07-31 23:16:17

      Original 兵器志 兵器志

      長春航展現場,殲-11BG首次公開亮相,灰白色雷達罩,紅色IRST罩體,相比同一批次的殲-11B變化非常大,成為了航展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風頭甚至蓋過了殲-2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殲11BG是在殲-11B基礎上的升級版。官方關于該型號戰機的報道一直較少,因此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外界廣泛關注。有消息稱,在此前舉行的中泰“鷹擊-2023”聯合訓練中,曾有殲11BHG出現,最終奪得了勝利,一雪殲-11A戰敗之恥。

      本文將結合殲-11BG在航展上的亮相,分析其不斷升級改造的原因,以及未來空軍部署可能出現的情況。

      01

      “白頭”殲-11BG亮相航展,身份不一般

      據悉,6月19日到6月25日,巴黎舉辦了第54屆巴黎-布里歇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這是自2021年航展取消以來,兩年內的首次航展活動,因此,該活動吸引了全球不少知名航空公司的參加。比如波音、達索、空客、洛克希德·馬丁、巴西航空工業以及中國航空工業等,大概有30萬游客參觀,可以說,本屆巴黎航展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航展。

      7月26日,長春航空展正式拉開帷幕。在首日的公開表演中,有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亮相,殲-20上演“四機對沖”的震撼場面;殲-10S、殲-11BS進行模擬空戰展示;數架殲-10C呈現了分組開花、六機橫滾等動作……展現了一場技術與美學交融的視覺盛宴。

      地面展區還有無偵-10、空警-500A等機型展示。盡管有這么多武器裝備,但有一款機型備受軍迷關注,那就是 殲-11BG型戰斗機 。

      眾所周知,殲-11系列戰斗機是解放軍空中重型戰斗機的核心主力,源于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SK戰斗機。為了更好的提升中國空軍的戰力,科研人員在殲-11B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造,最終誕生了新式的殲-11BG,盡管之前網上就流傳著許多圖片,但直到長春航展上,我們才第一次見識到了它的真面目。

      現場的照片顯示, 殲-11BG采用了巨大的灰白色雷達罩 ,與同批次殲-11B的黑色雷達罩形成了鮮明對比。有不少人可能好奇為什么戰斗機的雷達罩顏色各不相同?簡單來說,就是雷達罩的顏色與雷達的工作機制息息相關。

      此前, 殲8Ⅱ采用的是單脈沖火控雷達,使用的就是綠色雷達罩;殲8F更換成脈沖多普勒雷達后,雷達罩的顏色也隨之變成了黑色。 因此,有分析稱,此次殲-11BG的雷達罩顏色發生了明顯變化,或許意味著其使用的雷達也進行了升級。

      除了灰白色的雷達罩以外,機頭上還有紅外傳感器罩體和平顯,相比殲-16暗淡的灰色和綠色部件,殲-11BG的紅色可謂是極其搶眼了。

      談完了殲-11BG的外形,接下來讓我們用一句話了解它的由來,即殲-11BG是殲11B的升級型號, 在現役殲-11B的基礎上進行全新的四代半多用途現代化升級改裝, 使其具備了更先進的戰斗能力,增強了中國空軍重型機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此次亮相意味著殲-11BG的升級改造取得了顯著進展,顯示了中國空軍在武器裝備領域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02

      機首空速管引爭議,背后原因揭開

      殲-11BG的正式展出也讓愛好者們能近距離一窺機身細節。但網友們卻對機頭上的一處細節耿耿于懷,即 雷達罩前方仍然有碩大的空速管 。據悉,空速管主要用來測試飛機的空速, 以確保飛機在不同飛行條件下的飛行性能和安全 ,例如收集飛機所處空域的大氣數據,所處高度等,飛行員能夠根據這些數據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但有一部分網友卻將空速管的存在與是否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聯系起來,理由是 空速管會破壞戰機的隱身性 ,目前裝備了這種雷達的殲-16、殲-20等戰機雷達罩前方都沒有空速管。殲-20采用了嵌入式大氣數據傳感器系統,殲-16則將空速管裝在了機頭的側面。

      但實際上,空速管的存在與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使用并沒有直接關系,美軍F2戰機裝備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但也有空速管的存在,甚至就連F-22、F-35早期機型也有空速管的存在。

      殲-11BG不更換空速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沒有必要。既然它不會影響雷達的運行,那么就可換可不換。 如果要換的話,需要更換線路,加裝分布式大氣數據傳感器,既麻煩成本又高 ,既然空速管完全夠用,那就沒有必要大改,尤其是現在有大量的殲-11B,有這個精力不如花在其他方面,將殲-11BG盡快改裝成符合要求的四代半戰機,滿足空軍的需要。

      殲-11BG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的一種思路,即數量與質量并重,要在這兩方面都達到壓倒對手的目的。因此,我們在不斷研究裝備大量五代機的同時,還要裝備海量的四代半戰機,去執行更多的任務。

      03

      重磅殺器+先進雷達,或可以與隱身機一搏

      JF-22超高速風洞的應用美國覬覦三峽大壩已久

      中國“殺手”衛星有多強,美航母無處遁形

      長春航展現場,有軍迷朋友們注意到,殲-11BG在掛架上掛載了一枚PL-10型空對空導彈。值得一提的是, 殲-11BG最有價值的就是它的機腹掛架,可以用來掛載重磅大型武器 ,這就意味著其可以投放大型空地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等。目前轟-6K已經裝備了國產鷹擊-21機載高超音速導彈,AG-1000空射戰術彈道導彈也已經亮相,這些導彈未來都有可能裝載到殲-11BG上,打擊上千公里之外敵人防御嚴密的目標。

      如果殲-11BG真的能搭載高超音速導彈,就能與轟-6k協同作戰,增加導彈攻擊編隊的規模,使解放軍空軍兵力的調配和使用更加靈活,提高摧毀能力。經過升級改造后的殲-11BG將成為解放軍空軍的一柄利劍,刀鋒過處所向披靡。

      目前,殲-11BG擁有10個外掛架,6個重載外掛架,執行空戰任務的時候,飽和攻擊能力很強。

      眾所周知,雷達的先進性也是考量戰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先進的探測能力將大大提升戰機在戰場上的精準打擊力度,提高生存能力。目前,中國國產機載火控雷達的發展突飛猛進,此前亮相的 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 ,具有對空搜索、多目標跟蹤和空海目標搜索與跟蹤等功能,視野超過300度,可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獲得進攻和防御兼備的戰術優勢,讓戰機的作戰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其先進性已經可以與F-35戰機的APG-81雷達一較高下。但中國科研人員并沒停下研究的步伐,有消息稱,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將再次出現大幅提升。如果殲-11BG能裝載該雷達,就有希望與F-35這類的隱身戰機較量。

      04

      美媒:殲-11BG性能遠在蘇35之上

      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

      隨著殲-16、殲-20等新型機的出現,殲-11系列戰機受到的關注少了很多,但美媒卻提出了另一種看法:相比多用途的殲-16,殲-11BG才是中國最好的非隱身戰機, 性能碾壓俄羅斯蘇-35戰機 。

      正因為國產殲-11系列與俄羅斯蘇-27家族同宗同源,因此一直被拿來比較。蘇-35戰機問世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都被認為是蘇-27系列的終極版本。殲-11BG與蘇-35同屬于四代半戰機,但是實際戰力卻有很大的差距。有軍迷推測稱,殲-11BG經過改裝后,雷達和搭載的武器都屬于國產五代機的水平,換句話來說, 殲-11BG就像是四代機的殼子里裝著五代機的內容 。相比之下,蘇-35戰機的研發歷史很長,配備的裝備也沒有那么先進。

      尤其是為了將戰機的威力發揮到最大,殲-11BG還將搭載PL-10等新一代空空導彈。PL-10是解放軍現役的主力格斗彈之一,飛行航程達到了20公里,與美制AIM9X同屬于第四代格斗彈,能夠在強干擾環境下發射,擁有“世界級”性能。

      有了空空導彈和先進雷達的加成,殲-11BG的對空作戰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與此同時,中國科研人員在對殲-11BG進行升級改造的過程中,還吸收了蘇-35戰機的一些改進思路,例如其配備的全向矢量噴管。這或許就是美媒會認為殲-11BG的性能遠超蘇-35了。

      美媒對殲-11BG與蘇-35性能分析的真實性尚未可知,畢竟現在官方并沒有公布殲-11BG更多的準確數據。但不容置疑的一點是,殲-11戰機家族正在從仿制趕超走向超越,這也是航空技術發展歷程的縮影,在這種發展模式的指引下,我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先進的戰機出現,更好的拱衛國防安全。

      05

      中泰軍演現場,殲11BHG重磅出擊加入對戰

      004、005或補齊福建艦短板004、005或補齊福建艦短板中國衛星組網在即

      前段時間,中泰空軍“鷹擊-2023”聯合軍演舉行。在21天的聯合訓練中,中泰參訓部隊圓滿完成了對地突擊、空中支援以及聯合防空等課目訓練,進一步提升了兩國空軍的協同配合和實戰化水平。

      這已經是中泰兩國空軍進行的第6次聯合訓練,在演習結束后放出的一系列圖片中,有不少軍迷朋友們發現了亮點,出現了殲-11BHG。這里就要解釋一下了,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對空軍的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解放軍開始對殲-11B戰機進行升級改造,這種深度改進后的殲-11B就被稱為殲-11BG或殲-11BHG。

      對于殲-11系列戰機而言,此次聯合空戰演練也是一次意義不小的“復仇”之戰。在2005年的中泰空戰演練中,我國派出了用俄制部件改裝成的 殲-11A,由于雷達系統的落后以及半主動的中距空空導彈,在對抗演練中吃了大虧 ,在超視距空戰課目中,被泰方的JAS-39打了個4:0。這次失利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為戰機開發和更換最先進的航電系統刻不容緩。

      在隨后的幾次演習中,中國派出的戰機基本可以在超視距空戰領域戰勝泰國戰機。此次,解放軍派出殲-11BHG,或許也是因為該機升級后性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中國海軍想要借此機會錘煉自己的海軍航空兵單位,用新武器實踐新戰法。尤其是還有外國軍隊參加,參演機型也是對方先進的第四代/四代半戰機,這也是殲-11BHG一個很好的磨煉機會。

      俗話說,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來,既然當初殲-11A在與泰國戰機的對戰中輸了,那么這次就派出升級后的殲-11系列,或許也有一雪前恥的意思。

      06

      四代機、五代機同框,相互協作互為補充

      空客和波音的壟斷之路,快走到頭了

      近年來,中國先進的戰機相繼出爐,解放軍對于空中戰役的認知,也呈現出了一日千里的狀態,之前對于空中戰役的認知就是擴大了的單機格斗,現在則變成了多兵種、全要素協同配合。空戰情況下,單純強調空戰能力或者格斗能力,極有可能影響全局。因此,對于優秀飛行員的要求也開始發生了變化,空軍的系列軍事演習也開始越來越強調體系配套、體系對抗。

      在這種背景之下,許多國家仍然將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升級四代機上,一方面是因為 四代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則是 老戰機也有其突出的自身優勢。

      就拿殲-11B來說,作為四代重型機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核心就是要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新一代雷達的靈敏度大幅提升,能有效探測空中隱身目標,對隱身戰機造成打擊;此外, 配備新一代寬帶高速數據鏈后,可以與預警機以及其他戰斗機協同作戰,提升戰隊的實力 。美國、俄羅斯現在也沒有全面放棄四代重型機,可以說,它們的職業生涯,遠遠要比想象中長。

      相比五代隱身戰機,四代重型戰機最突出的優點就是 載彈量大,各種型號的炸彈和導彈都能裝上去 。因此,在預警機或者其他戰機的指揮引導之下,重型戰機能夠對目標進行長時間的火力輸出,長時間在一線支援。

      各國在裝備五代機的同時,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對一些四代機進行深度改造升級,使其能夠執行一些特定的戰術任務。因此,未來的空中力量部署很可能出現一個場景,即四代機、五代機同框出現。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