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車帶來的競爭加劇,也在推動技術平權的案例不斷上演。空懸懸架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7 月 29 日,理想汽車宣布,搭載魔毯空懸的車型累計交付突破 20 萬輛。在已交付的理想 L 系列車型中,配備理想魔毯空氣懸架的比例達到了 93%。
【資料圖】
基于自研的 XCU 中央域控制器和智能控制算法應用,理想汽車打造了 " 有大腦 "、" 可成長 " 的智能空懸。理想魔毯空氣懸架 2.0 將于 8 月內通過 OTA 全面推送用戶,新增車身穩定算法,提供 " 舒適魔毯 " 和 " 運動魔毯 " 兩種選擇。
據介紹," 舒適魔毯 " 傾向提供舒適性," 運動魔毯 " 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和支撐性,讓同一套懸架擁有兩種差異化體驗。
車輛懸架是汽車當中的成熟零部件,主要的作用是提升車輛的駕乘舒適性和操控穩定性,通常情況下,懸架結構由彈性元件、導向機構以及減震器等零部件組成。行業所說的空氣懸架與普通懸架的區別,主要就在彈性元件。
常規車輛通常的彈性元件大都采用螺旋彈簧和扭桿彈簧,而空氣懸架主要是把螺旋彈簧替換成了空氣彈簧系統,能更大程度地緩沖由不平路面傳給車架或車身的沖擊力,減少震動,提升乘坐舒適性。
但因為空氣懸架的系統和機構更為復雜,成本也會更高,往往用于豪華汽車品牌。尤其是 " 魔毯空氣懸架 " 這種豪華配置,往往是 BBA 百萬級豪車上的選裝配置。
但像比亞迪、理想汽車、蔚來等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策略之一,就是在平價車型上提供豪車配置。例如,比亞迪已經把云輦系統和智駕系統深度集合,打造成一項技術招牌,理想汽車更投入了大量人力和時間資源推出了 " 魔毯空氣懸架 "。
理想汽車整車研發負責人劉立國講述了理想魔毯空氣懸架的開發過程。
首先,要打造具有出色性能的魔毯懸架系統,一個好的底盤架構是硬性保障。在底盤架構的選型上,基于家庭用車安全和舒適兩大原則,理想汽車全自主開發了前雙叉臂 / 后五連桿底盤架構。
架構確定后,就是零部件的選型和設計匹配,包括空氣彈簧、CDC 減振器、空氣壓縮機、空氣分配閥、儲氣罐等。其中,空氣彈簧是一個核心的關鍵部件。
空氣彈簧就像一個 " 氣球 ",在其充放氣時,車輛高度也隨之上升或下降,可以為車輛提供支撐力和減震效果。一般來說,空氣彈簧剛度越高,車身穩定性就越高,但舒適性會隨之下降。怎么才能在平衡耐久性和舒適性的矛盾里找到平衡?
據劉立國介紹,當時研發團隊費盡腦筋,提出了降低囊皮厚度的方案,從而對舒適性做到兼顧。但空簧的厚度越薄,工藝要求就越高,越要保證其質量。
為此,理想研發團隊在空氣彈簧的標準制定上,可謂 " 苛刻至極 "。他們將空氣彈簧高低溫動態疲勞耐久試驗 680 萬次,做到了 1.5 倍于行業水平;整車級驗證大于 1000 萬公里,高于行業水平兩倍;空懸專項強化耐久最長 34 萬公里。
在極限高低溫上,按照空氣彈簧行業標準,通常的低溫下限只到 -30 ℃。但研發團隊在通過大數據用戶分析后,發現有萬分之一的用戶經歷過零下 30 ℃以下的極寒工況。
研發團隊經過研究試驗,優化了空氣彈簧囊皮配發,采用新型氯丁膠、天然膠的混合材料,將魔毯空氣懸架的耐久測試溫度下探到了零下 40 ℃,從而覆蓋更多用車工況。
在系統級設計和核心零部件的優化以外,整車 NVH 匹配也是研發團隊的一個關注重點。當空氣懸架的供氣系統工作時,會發出一定的噪音,如果隔振裝置設計得不好,就會讓用戶的體驗大打折扣。所以團隊從設計之初,就制定了嚴格的 NVH 指標,要讓空氣壓縮機工作時車內無感。
為了更好地實現壓縮機和整車的連接匹配效果,還自研了空氣壓縮機支架隔振裝置。最終,理想 L 系列可以實現車輛靜止時、空氣壓縮機工作的狀態下,車內一二排的用戶基本感知不到工作聲音。
通過一套技術到產品到用戶體驗的研發流程,理想汽車魔毯空懸已經跟隨整車銷量快速走向市場。眼下,空氣懸架已經成為新款電動汽車的關鍵賣點,甚至在一兩年內,空氣懸架有望下放至 20 萬元級別車型。這無疑是新造車浪潮推動技術平權的典型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