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診了兩位孕媽媽,一位是個二胎媽媽,目前31周,第一胎孩子在34周早產,所以她很擔心,怕這胎也會同樣早產,甚至引發了焦慮,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像一只驚弓之鳥,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覺得要生了,可是她不想要個早產寶寶了,因為實在“太難養”了。第二位孕媽媽目前是孕12周,在這之前曾經分別在24周及13周發生自發性流產,失去過寶寶。所以這次也是同樣的特別緊張,怕悲劇再次發生,“那真的是割心頭肉一樣的疼啊,為什么我不能正常生個寶寶啊!”
那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提前發現或者預知早產或晚期流產的發生而避免諸如此類的事件呢?
今天來談談一種新的超聲技術——宮頸彈性成像,看看這種技術到底有什么魔法。
(資料圖)
要想知道答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超聲彈性成像。普通的超聲成像是根據機體不同組織聲阻抗的差異進行成像的。但是對于聲阻抗相同的不同組織,普通的超聲成像就難以區分了。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超聲技術一種新的應用模式。它主要利用組織的彈性模量與病灶生物學特性中軟硬程度的相關性進行成像,就像利用叩診或者觸摸來判斷病灶組織的軟硬程度相類似。
應用到宮頸,也就說在不同疾病狀態或不同激素水平條件下,宮頸的軟硬程度是不同的,那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就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判斷宮頸的狀態。那新的問題來了,如果不同的醫生“彈”,會不會因為醫生的力氣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呢?
宮頸超聲彈性成像E-Cervix技術主要是利用人體自身子宮動脈搏動對宮頸造成的形變來獲得宮頸軟硬程度信息,是一種內源性彈性應變成像,無需外界手動加壓,所以較少會受檢查醫生的影響,具有很好的重復性。此外該方法可全面覆蓋宮頸,可評估包括宮頸內口及外口整個宮頸區域硬度,并將其量化,因此可以客觀,全面的評估整個宮頸的機能,并可重復檢查,方便縱向比較。
那宮頸彈性成像可以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
首先,宮頸彈性成像目前最廣泛的應用就是在孕期聯合陰超宮頸長度測量來預測早產及流產的發生幾率。WHO的數據表明,每年有15000000個早產兒出生,這意味著每10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早產兒。早產除顯著增加新生兒圍產期死亡率之外,也會增加幸存者腦癱、學習障礙和視覺障礙的風險并損害神經發育功能,影響長期身體健康,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更高,且這些影響將持續一生。因此早產給全球衛生系統帶來巨大經濟成本,早產兒家庭往往會經歷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在全球疾病負擔分析中,若將高死亡率和終身損害風險考慮在內的話,早產是最大的單一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宮頸機能不全是自發性早產或者晚期流產的重要誘因,所以如何準確且早期的評估宮頸機能狀況對有效預測及預防自發性早產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宮頸觸診,陰超下宮頸長度測量是傳統的評估宮頸機能的方法,但均有明顯的滯后性。妊娠期,隨著孕周增加宮頸內膠原溶解活性也不斷增加,宮頸內膠原網松弛,膠原成分減少,蛋白聚糖增加等,最終將導致宮頸逐漸變軟,宮頸托舉能力減弱,且以上變化早于宮頸縮短之前,因此難以通過宮頸觸診及宮頸長度測量來預測此種改變。
但是宮頸彈性成像則可以敏感地捕捉上述宮頸變化,同時量化評估整個宮頸軟硬程度,均質性,從而早期、有效評估宮頸機能。同時由于宮頸超聲彈性檢查比較便捷,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性影響,因此還可以通過重復測量,觀察比較療效。
目前已有多項國內外研究證實宮頸彈性成像聯合宮頸長度測量可以有效預測早產的發生。一項包含有770例孕婦的研究顯示,無論是單胎還是雙胎妊娠的孕婦,與正常足月妊娠的孕婦相比,早產孕婦宮頸的硬度是明顯低于同孕周正常足月妊娠的孕婦,但是他們的宮頸長度可能并沒有明顯的差異。說明宮頸彈性成像可以早于宮頸長度來預測早產的發生。
再回到那兩位孕媽媽,第一位孕媽,在她31周正常超聲檢查的時候,給她做了超聲宮頸彈性成像檢查。雖然這位孕媽媽的宮頸長度是40mm,是正常的(通常宮頸長度小于25mm,會認為早產風險增加),但是她的宮頸卻很軟,整個宮頸區域內的硬度比率只有46.77%,而正常卻應該是在50%以上。除此之外,她宮頸內口與外口的硬度是一樣的,說明宮頸內口變軟,宮頸托舉力降低。根據這些數據,產科醫生及時給予其對癥藥物,并囑咐盡量臥床休息,最終這位孕媽媽堅持到38周,生了一個足月的寶寶。
第二位孕媽媽,在孕11周的時候也給她做了宮頸超聲彈性成像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她宮頸長度是正常的,約30.4mm,宮頸整體硬度也很好72.87%,但是她宮頸內口的應變平均值,也就是宮頸內口的硬度低于宮頸外口,說明宮頸內口較軟,宮頸托舉力不足,宮頸機能不全。因此產科醫生根據這些數據,及時對癥治療并在孕16周行宮頸環扎術。最終這位女士在孕37周成功晉級為一名新手媽媽。
除了預測早產及晚期流產之外,宮頸彈性成像還可以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評估足月妊娠宮頸成熟程度,進而有助于臨床醫生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孕晚期宮頸成熟的過程有利于胎兒成功經陰道分娩,而不成熟的宮頸狀態則可對產程產生負面影響并增加剖宮產的可能,因此準確的評估宮頸成熟度即宮頸軟硬程度對產科醫生的臨床選擇至關重要。宮頸彈性成像可有效評估規律宮縮前后宮頸軟化程度,為宮頸成熟不佳的孕婦采取下一步臨床措施提供有力的參考,并可將其作為預測能否經陰道分娩的可靠指標。此外對于一些宮頸條件不成熟,不適于經陰道分娩但又想嘗試陰道分娩的孕婦,可以觀察給予宮頸軟化措施后宮頸軟硬度的改變,進而判斷干預措施是否有效。
第二,在非孕期有效評價宮頸機能,為下次妊娠提供參考。臨床普遍認為,既往有生育史的產婦,如果再次懷孕后孕中期至少出現一次無痛性宮頸擴張并引發流產,即可判斷為宮頸機能不全。研究表明此種宮頸機能不全在非孕期也表現為宮頸偏軟且不均質。因此宮頸彈性成像不僅可在孕期通過反映宮頸軟硬程度的改變來提示早產或經陰道分娩的可能性,在非孕期也可以發現宮頸機能不全的女性,為計劃下次妊娠的女性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第三,宮頸彈性成像對子宮頸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有較高的診斷參考價值。宮頸癌是全球婦女中發病率、死亡率均排在第四位的常見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57萬人,近31萬人死于該病,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宮頸癌在其發生及進展的過程中由于腫瘤細胞不斷地增殖和浸潤,新生血管增加,腫塊所在部分硬度亦逐漸增加。這些改變通常在出現明顯腫塊及臨床癥狀前就已存在。宮頸彈性成像可以敏感地捕捉宮頸局部組織硬度的改變,并通過一定的計算程序給出量化指標,因此可以用于宮頸癌前病變或宮頸癌的輔助診斷。
綜上所述,宮頸彈性成像可以帶給我們許多其他檢查無法給予的疾病早期信號,為臨床早期診斷,早期采取干預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