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閆文麗)8月18日,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獲悉,近日,自治區民政廳會同14部門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社區服務綜合體五年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形成以居民為主體的功能多元、配置均衡、優勢互補的社區服務綜合體,為居民提供更多空間和資源,形成“黨群服務+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公益服務+特色服務”一站式全覆蓋的社區服務新格局。
《方案》堅持將黨的領導貫穿社區服務綜合體建設、管理、運營全過程,帶動社區黨員群眾、各類組織、各類人才參與社區服務,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立足民族地區實際,以“中華民族一家親”活動促交融,以“鄰里驛站”、文化長廊、文化書屋等載體促交往交流,打造共居共學幸福家園;以陣地氛圍營造、特色街區建設、群眾性文體活動等固化中華文化符號、歷史記憶、精神理念,打造共建共享精神家園;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居民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環節,推動民族事務與社區治理、社區服務深度融合,引導各族群眾打造共事共樂和諧家園。
《方案》提出對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現有功能重構整合,重點強化“黨群服務、便民服務、兒童關愛、助老助殘、五社聯動、綜治調解、警務治安、文化體育”八大核心基礎服務;強調“一室多用”,為居民提供更多空間和資源,形成“黨群服務+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公益服務+特色服務”社區服務新格局;結合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15分鐘品質生活文化生活圈、城市15分鐘養老服務圈、社區“10分鐘健身圈”等,拓展個性化服務,打造集公共服務、商業服務、便民服務于一體的社區服務矩陣,力促社區個性化服務精準供給,積極回應群眾新期待,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方案》還明確了實施路徑、階段步驟和工作要求,同步制定了《建設指引》,明確建設規模、功能布局、掛牌要求等內容,將對標“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規劃目標,通過新建配建、改造擴建、資源整合等方式加強陣地建設,鼓勵探索引入“社區合伙人”,以“公益+低償”“公益+市場”等模式運營,解決服務質效不高、服務主體單一等問題,努力做到群眾有需求、社區有服務,實現“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群眾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