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熱議和關注。無論是各大企業摩拳擦掌,紛紛啟動了大型模型開發項目,還是AI在醫療、金融、交通等領域的快速融合,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AI的感召力和無限潛能。但AI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和爭議,比如,人們對于AI數據獲取、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崗位的擔憂,以及AI數據的隱私保護等問題,都成為了當前熱門的討論話題。
在這股討論的熱潮中,《數說AI》邀請到了深研多個領域的技術專家、管理者和創業者的小紅花技術領袖兼創始人——賴勇浩先生做客欄目現場,和我們一起聊聊關于AI發展的那些事。本期賴勇浩先生以AI從業者的視角,將復雜的技術術語和概念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深度解讀了AI的最新信息,希望本期能夠帶領讀者們一起走進AI的世界,感受AI技術對于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潛在的機遇。
國際視角下的 AI處境
(資料圖)
問
主持人:請問浩哥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結合 中美雙方 的關系,您覺得中國人應該如何去面對AI?
賴總:在 國家層面 上,要加大對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投資,加強科技創新,慢慢地在競爭當中去 獲取領先地位,促進交流與合作 ,不僅是在全國,還要在全球的范圍內去建立各種合作,建立法律制度來約束、引導和規范AI的發展和應用,從而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從 企業層面 來說,一定要 投資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這點,云商會就做得特別好,云商會所有的員工都可以免費用上自己公司研發的AI系統,你們做了七魷AI, 七魷AI的優勢就是一個企業只需要付費一個賬號,所有的員工都可以使用 ,每個員工都有一個AI助手,這樣的投資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值得的,當然除了企業做好AI的基礎建設之外,還要培訓員工去適應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變化。
回到 個人層面 ,還是要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技能, 不能固步自封 ,抱有一個開放的心態,積極地去擁抱變化,嘗試把AI應用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當中。
關于AI數據的質量與應用風險
問
主持人:在使用我們的七魷AI進行大量的工作時,常常會思考AI數據的合理性,以及AI數據這么多,那這個數據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又該怎么去看待?
賴總:AI有非常多的獨特優勢,需求也是非常高頻,那對數據質量產生質疑是合理的,因為這些 數據肯定會存在偏差 ,你的數據跟我的數據也會不一樣,云商會跟另一個公司的數據積累也不一樣,所有的AI模型都需要 大規模、高質量 的數據來進行訓練,這些數據上偏差確實是會導致訓練出來的AI模型存在一些差距。
對于這個數據方面的局限,我們也不用過度的悲觀,可以通過提高數據的質量和透明度,減少這個偏差,國家也一直在推動算法模型的透明度,讓大家可以對它 進行評估,進行驗證 ,像國家現在也出臺了很多法律法規來減少AI帶來的風險,在政府、學術界上也經常能看到各種討論會,各行業都在努力推進AI的可持續發展。
問
主持人:那么,在高頻應用AI的情況下,如果產生了數據偏差,我們該 如何問責?
賴總:可以明確的是,由源頭AI設計開發者承擔主要責任,因為開發者需要去確保它的 安全性、可靠性、準確性 ,還有就是訓練模型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這些數據偏差問題的出現,你的模型要有一定的透明度,能讓用戶去了解AI系統的 運作方式、數據來源、處理過程 。
接下來就是AI的服務機構和個人,就像剛才提到七魷AI的研發運營方,要明確這個AI系統的極限性,要把AI的輸出結果極限性做一個提醒,如“結果由人工智能系統產生,僅供參考”。最后作為最終端的用戶,也需要去了解AI的極限性和不確定性,不能說AI給了我一個東西,我就全盤采用,要學會正確地評估AI所提供的結果,評估完再 進行合理的采用 。
問
主持人:AI會不會存在 泄露用戶隱私或者數據被濫用的風險?
賴總:其實國家 法律法規已經比較完善 了,他們收集數據之前會說明使用目的和使用范圍,正規的APP都會明確告訴你,用戶提供手機號碼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比如,電商拿你的手機號會告訴你需要提供給快遞公司。如果是說從系統的開發者角度上來說的話,我覺得還可以在用戶申請權限的時候說明,當用戶不想再提供信息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撤回的選擇,這個是我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
不同角色下,如何利用 AI 賦能
問
主持人:作為 普通人 ,我們怎樣才能夠在這場科技浪潮中獲利?
賴總:最重要是 職業發展的方向 ,AI帶來了很多新的職業,比如 數據科學家、AI產品經理、提示工程師 ,這些需求都在不斷增長,我覺得所有人都是可以去學習和掌握這些相關技術,從而在這些領域上獲得新的機會。創業的話AI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平臺,為創業者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和項目商機。
問
主持人:AI的出現,讓許多 老板 想到是否用AI代替員工,節省人力成本,您怎么看待這種想法?
賴總:技術在發展,老板想要用機器代替人類來掙錢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整個人類的發展歷程就是這樣,隨著AI和自動化技術不斷發展,確實有很多工作都是可以被替代。那短期來說用機器來替代人力確實可以產生不少的好處,比如降本增效,但長期的話我覺得會有問題,首先AI系統需要人類來開發,機器雖然也可以,但有些是機器無法替代的,如自動駕駛,另外我們人類情感豐富,也是AI取代不了的, 使用AI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人類去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
感謝賴總為我們帶來了關于AI的精彩論見,本期《數說AI》在此圓滿落下帷幕。未來,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有關人工智能的精彩內容,無論是人工智能在行業的扎根與困境,還是關于人工智能的倫理和社會影響等話題,只要是你想看的,我們了解的,欄目都將秉持一貫專業、客觀的態度,為大家解讀和分析,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參與討論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讓我們一同探索人工智能的奧秘吧!
(注:以上內容純屬嘉賓個人觀點,與云商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