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數智能量”
——訪省政協委員王曉慧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接近40%,到2025年預計超過50%。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數字安徽”,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有力推動了數字經濟發展。
“目前,聚焦數字中國建設,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巨大變化。”參加今年省兩會的省政協委員王曉慧對于數字經濟發展十分關注,“數字經濟已經滲透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我們每個人既是數字經濟的參與者,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受益人。”
王曉慧分析,數字經濟帶來以下改變,一是對生活方式的改變。大量的數字化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二是對生產方式的改變。傳統產業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改造升級,向高效、精準、柔性和協同轉變,大大提升生產效率,實現降本增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出很多新業態,有力促進穩增長、穩就業;三是對社會治理方式的改變。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推動辦事流程的“互聯網+”改造,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高速、泛在的連接網絡,強大的算力資源,以及豐富的數字化應用。”王曉慧表示,信息通信運營商應以省委、省政府“數字安徽”建設為指引,全面落實“力量大廈”戰略部署,成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
王曉慧建議,各行業要更加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信息通信運營商更應勇擔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持續推進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發新動能,不斷深化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速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民生的深度融合,努力為安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數智能量”。(記者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