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地方 > 正文
      每日資訊:瞄準高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來源: 2023-01-18 08:03:43

      基礎教育普及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縣(市、區)入選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實施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撤銷本專科專業點461個、新增270個……近年來,我省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要求。圍繞基礎教育發展、產教深度融合及建設高水平大學等問題,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展開熱議。

      打牢基礎教育根基

      提升師生綜合素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期以來,我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在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服務教育決策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

      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省教研機構人員配置、崗位設置、評價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較明顯差距。

      為此,省人大代表、亳州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長洪松巖建議,增加教研機構編制數量,力求達到“學科學段配齊配全”,使各學科各學段均配有高素質專職教研員,嚴格教研員準入制度,健全教研員研修制度,努力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評價體系,構建以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新型教育科研評價體系,從而帶動教師隊伍建設邁上更高水平,促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徽基礎教育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省政協委員,淮北市特殊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蘇文芳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雙減’長效機制”。蘇文芳注意到,“雙減”后,教師在校工作時間延長,在課程整合、作業設計、課后服務等方面所花的時間、精力更多,出現了“增負”。“要加強對教師關心關愛,推動‘雙減’走深走實。”蘇文芳建議,學校要規范教育教學秩序,均衡配置師資力量,實行彈性上下班制,構建正向激勵機制,加強后勤服務保障,讓減負成為實實在在的暖心工程。同時,教師需要轉變育人觀念和方式,從研究“教”轉向研究“學”,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在差異化教學、個性化輔導、分層作業設計等方面加強研究。

      推動產教深度融合

      深化職教“雙元”育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雙元’育人”。對此,省政協委員,黃山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汪小飛建議,深化產校融合,共享實訓實驗平臺,培養更多優秀技能型人才。

      加強校企合作是未來高職院校發展重要環節之一。據介紹,通過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實操技能大幅提高。近4年來,該校學生在各類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賽中獲獎110余項,并實現我省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零”的突破。“職業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校內培訓尤其重要。我省各職業院校之間在實驗實訓條件方面差距很大,應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優質實驗實訓平臺作用,實現資源共享。”汪小飛說。

      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及時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是很多代表的心聲。省人大代表、淮北師范大學副校長余敏輝建議,首先要提高認識,自上而下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做好頂層設計,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職教院校內部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建設,才能促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

      “不能忽視的是,社會要形成合力,加大職業教育宣傳力度,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讓更多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職業院校來,讓更多孩子能從職業教育路徑中找到人生合適位置,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多更好貢獻,同時煥發人生光彩。”余敏輝說。

      優化專業設置結構

      培養高水平人才

      近年來,安徽高等教育迎來大發展,在全省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5年來,全省高校累計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217.59萬人,畢業生平均留皖率69.31%;2021年承擔在研科技項目57620項,較2017年增長92%。

      在此背景下,省人大代表,淮南師范學院外事辦主任、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夏維奇認為,一方面要積極推進我省“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同時出臺一些政策,支持與引導地方普通高校走特色發展之路。

      “在專業結構調整上,高校專業要堅定不移地服務國家與我省發展戰略,尤其要對標‘新興產業聚集地’建設和我省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要聚焦民生發展需求,重點建設一批事關公共衛生、社會治理等民生需求的專業,為社會安全穩定、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夏維奇建議,要分類推進專業結構調整,加強高層次人才的有效供給,進一步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不少委員通過橫向對比,意識到我省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仍需提升。“省屬高校學科水平與滬蘇浙地方高校差距較大,開放合作力度依然不足。”省政協委員、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授沈昕告訴記者。

      沈昕認為,應加快建設高教強省,不斷塑造安徽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切實提升教育對我省經濟增長貢獻度。“可以拓展優勢資源,做大做強師范院校,推動一批學院更名大學和符合條件的高職高專升格為職教本科,提升省屬高校競爭力;同時,加快布局一批新興和交叉學科,深化開放合作,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資金編制保障能力,加大對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她表示。(記者 陳婉婉 殷驍)

      關鍵詞 職業教育 基礎教育 政協委員 高等教育 人大代表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