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月18日電(記者 施錢貴)時值寒假,雖然師生已基本離校,但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的河豐小學里并不冷清,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建設辦公大樓。這座由公安部援建的學校,毗鄰興仁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此前的河豐小學,只有一棟40年前修建的教學樓、一個簡易食堂,操場只能勉強容納一個籃球場。”河豐小學校長陳武說,由于學校修建時間早,設施比較陳舊,最多只能容納400名學生。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入住后,不少隨遷學生選擇到河豐小學就讀,學校原有的教學設施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相關資料圖)
得知學校擴容需求后,公安部通過直接出資、引入社會資金等方式,累計籌集近1500萬元,在原址重建了河豐小學。如今的河豐小學,新建的教學樓已投入使用,直錄播教室、“班班通”、圖書室、籃球場、塑膠跑道等設施一應俱全,辦公樓也即將完工。
在學校的“軟件”提升上,公安部幫助協調浙江省寧波市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與河豐小學結對,開展師資幫扶,兩校老師結為一對一“師徒”。“現在的河豐小學,不管是教學設施還是教學質量都得到很大提升。”公安部掛職干部,興仁市委常委、副市長孫關朝說。
補齊教育短板,是公安部對口幫扶興仁市的重要內容之一。
離河豐小學不遠的興仁市第六中學,也是公安部對口幫扶興仁市的重要項目之一。目前,耗資1200萬元的教學樓已經投入使用,由公安系統援建的圖書館也已經完工。“圖書配齊后,六中的圖書館將是興仁市最大的。”興仁市第六中學副校長張文浩說。
在興仁市潘家莊鎮接布廠村,由公安部援建的村衛生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村醫江欣端坐在衛生室里,接待前來買藥的村民。他說:“原來的村衛生室設在村委會,只有兩間屋子,比較擁擠。”
江欣告訴記者,新建的村衛生室投入使用后,他和另外一名村醫的工作環境得以改善。他介紹,公安部幫扶資金新建了衛生室后,可用的房間達到6間,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上病、拿上藥。“村衛生室有90多種藥,基本能夠滿足老百姓的用藥需求。”
興仁市衛生健康局項目辦負責人黃廷騫介紹,脫貧攻堅以來,興仁已基本實現了村衛生室全覆蓋。“但仍有個別村衛生室不符合‘四室分離’的要求,或總面積小、功能室不夠等,需要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成果。”他說,2022年,公安部直接投入400萬元,全市共改造2個、新建5個衛生室,并為1個衛生院采購醫療設備,目前均已全部投入使用。
產業振興,也是公安部幫扶興仁市的發力點之一。在興仁市大山鎮老里旗村,村里養殖的烏金雞賣到了北京等地。“我們利用幫扶資金建設了烏金雞示范養殖園,還配套建設了孵化場,帶動100多戶村民養殖烏金雞。”老里旗村第一書記姜有亮說,為了保證消費者能夠買到正宗的烏金雞,村里還建設了烏金雞溯源系統。“用腳環數據來說話,讓消費者買到真正的跑山雞。”
在興仁市,薏仁米種植有上千年的歷史。為了增加村民收入,老里旗村利用公安部幫扶資金建設了薏仁米加工廠,村民種植出來的薏仁米被加工成薏仁面條等產品,薏仁米的附加值得以提升。“村民種出來的薏仁米,也可以每斤3元的保底價賣給龍頭企業。”姜有亮說。
孫關朝介紹,自公安部幫扶興仁以來,累計在興仁實施了279個項目,共投入資金2.15億元,其中公安部及其直屬機關直接投入資金1.11億元,引入社會幫扶資金和物資合計1.05億元。“脫貧攻堅后,幫扶主要圍繞補齊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上,旨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