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王”包大棚,鄉村振興“新農人”
——在正定縣塔元莊村看現代農業
(資料圖片)
“我是喬耀,在塔元莊種草莓的邯鄲農民。”
1月23日,農歷正月初二。正定縣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示范園四季采摘園里,一排排鋼架大棚銀光锃亮。干凈整潔的石子路上,一位皮膚黝黑、瘦瘦高高的小伙子,朗聲笑著走來。
沖鋒衣、牛仔褲、運動鞋,很難想象,眼前這個一身游客打扮的“90后”,是一位有著多年種地經驗、被稱為“草莓大王”的農民。
推門進棚,草莓的清香撲鼻而來,簇簇綠葉間點綴著一顆顆鮮紅欲滴的果子,充滿喜慶紅火的年味兒。
“咱這草莓,剛摘了省里的大獎,還獲得中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百里挑一的好品種。”喬耀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線,“你嘗嘗,保你吃得停不下來。”
嘴里塞上幾顆紅草莓,游客們連連說:“又甜又香,真好吃!”
“草莓大王”和塔元莊村的結緣,得從2020年說起。那一年塔元莊村聯合同福集團打造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示范園,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到塔元莊包大棚去。”喬耀成為塔元莊第一批“引進來”的大棚種植戶,一口氣包下9個大棚。
當農民遭遇龍頭企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同福集團的幫助下,省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專家隔三差五來指導。新品種、新技術,讓種了好幾年草莓的喬耀大開眼界。
“農民種田從靠經驗變成了靠科技。”喬耀滔滔不絕: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規范種植,嚴格溫度、濕度、土壤酸堿度、有機肥管理,自動化操作、水肥一體化滴灌,時間具體到天,數字精確到小數點。得益于此,他們種出的草莓,甜度、口感、果型都遠超傳統草莓。
正值采摘高峰,游客絡繹不絕,停車場滿滿當當。望著人頭攢動的大棚,喬耀心里喜滋滋的:“去年收入200來萬元!”
談及未來,喬耀眼里閃著光亮:“今年打算再包下15個棚,村企合作對接市場,一起奔向農業現代化,咱農民的腰包還能不鼓?”
產業“接二連三”,引來一批又一批像喬耀這樣的“新農人”,更為塔元莊帶來紅火的好日子。2022年,村集體收入突破32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
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就這樣熱火朝天地鋪展開來。(記者 周潔 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