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地方 > 正文
      鄉村振興之路|凝心聚力 文化振興鑄魂潤民心
      來源: 2023-02-02 18:16:19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鄉村文化振興,關鍵在于著力打造富有鄉村特質的文化產業,培育產業品牌,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地處武陵山區的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也是勞務輸出大縣,常年有20余萬農民工在外務工,其中從事吉他產業的農民工有3萬余人。2012年,正安開始筑巢引鳳,吸引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2013年,第一家吉他制造企業入駐正安并投產,開啟了當地吉他產業的發展之路。

      鄭傳玖是土生土長的正安人,以前一直在廣州的吉他廠打工。積攢了多年吉他制造經驗的他,2006年7月在廣州市白云區創辦了自己的吉他廠,看到家鄉大力發展吉他產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后,便將自己的吉他廠遷回了家鄉。

      加速推進吉他產業集群化發展,全面提升“正安吉他”品牌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產業從單一的生產,發展為集銷售、物流、培訓、箱包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如今,正安縣被稱為“中國吉他制造之鄉”和“吉他世界工廠”,正安吉他產量約占全球吉他產量的七分之一。吉他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當地奏響了文化產業富民曲。

      鄉村文化振興需要多種文化載體來支撐。非遺作為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了文化振興的形式和內容。

      鞏玉霞是鞏氏草編非遺項目傳承人。她生活在山東桓臺的馬踏湖畔,這里出產蒲草、蘆葦、柳條等編織材料,素有手工草編的傳統。作為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鞏玉霞多年來扎根農村,和鄉親們一起充分利用湖區自然資源,在傳統草編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老手藝變成新時尚。

      鞏玉霞還與淄博市齊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賦予產品更多的文化內涵。幾年來,她的企業從一家小作坊發展成擁有200多名員工的編織類家居用品企業,解決了大量村民就業。她還對殘疾人和老年人進行免費培訓,并提供編織材料,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靠手藝增加收入,助推鄉村振興。

      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

      安徽多地以助力鄉村振興為抓手,開展送戲下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等活動,為廣大村民送上文化大餐,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春節前,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陶廠鎮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鄉村春晚。當地紅色小板凳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為村民們送上了一場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氣勢恢宏的女子龍鼓舞、獨唱《咱老百姓》、少兒武術《龍的傳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精彩上演,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推動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傳承發揚非遺項目、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讓文化振興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深層動力和“鑄魂工程”。

      記者:楊焱彬、劉智強、曹力、朱曉光

      報道員:吳青松、劉帥俊、曲磊、何子強、汪喜兵、時悠、許亞麗

      編輯:劉瑞娟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關鍵詞 文化產業 外出務工 文化生活 充分利用 龍的傳人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