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教體系
產教融合促學生技能成才
經過2個多月的培訓考核和1個多月的實訓考核,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動漫設計專業2022屆畢業生王菊過關斬將,成功入職貴州詠聲動漫科技有限公司。近半年時間以來,王菊參與創作了《百變校巴》第十季等4部動漫作品。
(相關資料圖)
“我平時很喜歡看動漫,在公司上班不僅能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還能繼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非常感謝學校搭建的平臺。”王菊說。
2021年,國家級“雙高計劃”建設院校貴州輕工職院與廣東詠聲動漫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企業與學院雙方共同在課程開發、學生實習實訓、教師實踐、學生就業、項目共同開發、實訓基地建設、技能競賽等方面展開合作。
今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部省共建“技能貴州”,加快推進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和國家、省級“雙高”學校建設,大力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專業發展“跟不上”產業轉型升級速度、技能習得“跑不過”崗位技術迭代速度、素養培育“達不到”技能社會建設要求,是很多職業院校面臨的普遍問題。對此,貴州的職業院校紛紛堅持產教一體化的辦學理念,持續深化產教融合,賦能學生走技能成才之路。
2022年,在貴州夢動科技有限公司就業的姜忠虎共向亞馬遜提交近萬人的意向申請、近5000人成功開店。平日里,他的主要工作是借助關鍵詞在QQ、微信、短視頻平臺等搜索目標客戶,詢問其在亞馬遜開店的意向并提供服務。
2016年9月,姜忠虎進入貴州盛華職業學院網絡營銷專業就讀。“從2017年3月份一直到畢業,我們上午在學院上課,下午則去公司實踐。在產業導師的指導下,剛學到的知識便可獲得及時驗證,也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營銷技能。”姜忠虎對記者說。經過幾年打拼,他目前已晉升為公司互聯網部私域營銷項目主管。
穩就業就是保民生。今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十件民生實事”中,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居于首位,其中包含高職院校“訂單班”畢業生就業1.5萬人。近年來,貴州職業院校與特斯拉、吉利集團、廣汽集團等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就業育人體系,助推學生實現畢業即就業。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另一頭連著教育。貴州始終把職業教育擺在貴州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奮力建設特色職業教育強省,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不斷增強。辦學過程中,各大職業院校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現代職教體系。
2021年12月,教育部、貴州省共建“技能貴州”試點啟動,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城市—區域—企業—學校”全方位、立體式產教融合體系。貴州大力構建多元辦學格局,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平等參與職業教育。除了點對點的合作外,學校也不斷創新辦學機制,主動敞開大門,搶抓政策機遇多方攜手組建產業學院或產教聯盟,深化產教融合。
為更好地服務貴陽市高質量發展,2022年,貴陽市成立了學前教育、數字科技、健康醫藥、中高端制造、數據中心5個不同領域的產教聯盟。產教聯盟圍繞貴陽的重點產業,整合全市政行校企資源,推動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其中,貴陽貴安中高端制造產教聯盟由貴陽市工信局牽頭并作為主召集人,貴陽職院為聯盟秘書處。貴陽市工信局副局長程寧表示,產教聯盟的成立對推動市屬高校主動融入貴陽貴安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有重要意義。市屬高校要積極主動實施“一校一特”行動計劃,提升專業產業契合度,完善政校行企合作機制,搭建“1+N”科研服務平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積極打造“10+N”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增強學生就業適配能力,提高畢業生留筑就業比例。
經過4個多月的建設與試運行,2022年11月28日,由遵義職院主導的遵義直播電商產業學院揭牌。截至目前,產業學院已與抖音、貴州電商云、江蘇烏鎮旅游集團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對標貴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組建相應的直播間,在產品銷售、人才輸送、企業運營、技術服務、平臺資源等方面為企業賦能,并培養懂互聯網、懂品牌、懂營銷的新媒體直播電商人才。(記者 潘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