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地方 > 正文
      青海:綠肥養土 農田更“綠”
      來源: 2023-02-09 10:09:01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耕地面積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糧食安全問題。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建設高標準農田……一直以來,青海省突出抓好耕地質量保護和地力提升。發展綠肥事業,也是這個目的,并以此生產出綠色有機的優質農畜產品,讓廣大農牧民從賴以為生的地里刨出更多的價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綠養綠 恢復地力

      如果在秋天時來到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哈拉直溝鄉鹽昌村,山跟前的高原有機獨頭蒜種植基地里,黃色的土地被厚厚的綠肥箭筈豌豆覆蓋著,為大地添上一抹綠意,還有奶牛漫步其間覓食。

      農業大學研究生出身的互助縣副縣長馬曉東對記者說:“種植要講科學,有機種植離不開綠肥。”

      據他介紹,這個39公頃的高原有機獨頭蒜種植基地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規模化獨頭蒜種植基地,原本是荒地和林地。對于走“有機”這條路來說,與一般農田相比,荒地和林地反而有其優勢,不用經過幾年的有機轉換就可以進行有機認證。當然,荒地和林地在地力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在獨頭蒜收獲后,在地里種上了綠肥。

      “2022年我們與互助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郭雄研究員合作,在大蒜收獲后先復種了3.33公頃綠肥看效果,希望通過綠肥翻壓還田,改良土壤,減少病蟲害。”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土肥所專家、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西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韓梅告訴記者,大蒜復種豆科綠肥,可以減少氮肥的施用,根茬還田后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

      櫻桃間作綠肥。記者 潘玲 攝

      鏡頭轉向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馬克唐鎮。離黃河不遠的沙塘村有20公頃土地已經撂荒12年,主要原因是缺水,需要從黃河里抽水澆地,種植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2022年夏天,為了培肥土壤,這些撂荒地全部種植了綠肥毛葉苕子和箭筈豌豆。

      為加強耕地保護和利用,防止耕地“非糧化”,西寧綜合試驗站與實施輪作休耕、撂荒地治理的尖扎縣農技推廣中心緊密協同,積極推動綠肥技術應用、土壤質量評價等工作,通過種植綠肥箭筈豌豆等,解決土地撂荒問題。

      “你看這些撂荒地,還有不少砂石,整治后土壤是相對貧瘠的,但是單純使用化肥的話容易造成農田微生物群落結構單一、團粒結構缺乏、易板結等系列土壤問題,從而影響土地的持續生產能力。這個時候,土壤有機質提升是關鍵,我們的建議是通過一次性配施商品有機肥和腐植酸肥料等物料,然后種植翻壓綠肥,加快土壤快速熟化。”韓梅表示。

      撂荒地上撒綠肥種子。記者 潘玲 攝

      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西寧綜合試驗站根據區域特色和發展規劃,積極與推廣部門對接,結合耕地質量提升、有機肥替代化肥、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等工作,大力示范推廣綠肥種植。

      記者了解到,青海省鹽堿地入樣圖斑面積近320萬公頃,包括鹽堿耕園地15.18萬公頃、鹽堿荒草地近305萬公頃。2022年,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工作和鹽堿地土壤普查工作開展以來,青海積極推進了相關外業調查采樣工作。這么大面積的鹽堿地,設想一下,如果能改良一些出來使用,將會增加耕地面積,在原本不能種植的土地上耕耘出新的可能。

      對此,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西寧綜合試驗站的專家也開始做相關文章,他們和共和縣的相關部門展開合作,試著在鹽堿地上種植綠肥,看看效果如何。

      “種植綠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自身調節水、肥、氣、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長環境。”省農科院土肥所所長孫小鳳表示。

      為了推動工作,省農科院土肥所將綠肥產業納入青海省“十四五”農牧業發展規劃,將“退化土壤綠肥改良”和“生地綠肥熟化技術”列入青海省耕地質量建設和新增耕地建設項目中,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綠肥實用技術培訓。記者 潘玲 攝

      發展“綠肥+”產品

      2月初,在綠肥生活館微店里,記者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綠肥+”產品,有云南的綠肥茶葉、貴州的綠肥火龍果、湖南的綠肥紫云英蜂蜜、四川的綠肥柑橘、新疆的綠肥香梨、浙江的綠肥香米等等。

      來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綠肥枸杞系列和青稞米、藜麥,還有來自貴德縣的綠肥冬麥面粉、青稞粉和掛面也在其中。在產品評價區,有這樣的評價:“給爸爸媽媽買的枸杞,選對了。下單了綠肥生活館的青海枸杞,一對比才知道這款綠肥枸杞是真好。”“綠肥枸杞安全放心。”“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全麥面粉,口感很細,有麥香味,吃得放心!”

      通過綠肥專家們的努力,青海的“綠肥+”產品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西寧綜合試驗站在海東市、德令哈市、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重點示范了果園(櫻桃、苞谷杏、枸杞)間作綠肥,提出“綠肥+”果品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支撐實現縣域“綠肥+”果品提質增效,實現“綠肥+”價值轉化,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提供了技術支撐。

      德令哈元盛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崔莉說:“自2020年以來,每年在枸杞行間種植綠肥13.33公頃,有效地起到了田間覆蓋抑制雜草生長、保水、保肥、提高水肥利用率等作用。生產的枸杞品質更佳,并取得了綠色證書。與綠肥輪作生產的青稞、藜麥,品質優,口感好,產品在綠肥生活館微店得到了全國各地客戶的好評”。

      研究綠肥生產工作。記者 潘玲 攝

      在貴德縣黃河谷地的紅柳灘村,有一片53.33公頃的苞谷杏果園。2022年,果園出產的10萬公斤苞谷杏,被一個一個單獨包裝后裝進禮盒,銷往江浙滬地區。果子因為品質好,受到市場好評。

      “果園處于黃河河谷沖積帶,產區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雨熱同期。但土壤是黏土,透氣性差一些,改變這個情況,就要靠種植綠肥,使用有機肥之類的。”果園負責人滕樂知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們和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西寧綜合試驗站合作后,每年都會在果樹間作綠肥箭筈豌豆、二月蘭,收割翻壓增強土壤肥力,以此一點點改善土壤,土壤好了,果樹就好,果樹長好了自然就有好果子。

      再回看互助縣高原有機獨頭蒜種植基地,靜謐的大地正為新一年春的復蘇積蓄勃發的力量。副縣長馬曉東告訴記者,2022年收獲不錯,基地獲得了美國、歐盟有機認證證書,成為互助縣首塊大規模、標準化有機認定基地,并通過江蘇東方黎明集團實現了對美國和歐盟的獨頭蒜出口,開始顯現這個產業的積極效應。而綠肥種植將為實現高原有機獨頭蒜標準化、綠色化種植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潘玲)

      關鍵詞 土壤有機質 省農科院 發展規劃 土壤普查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