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目前還在困擾著貴州。正值春耕時節,記者在農業生產一線看到,為保障春耕用水,地方早已行動起來。
近期,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組建了3個抗旱保春耕播種技術指導組,采取分片方式,深入全縣20個鄉鎮、街道的田間地頭開展工作。
在榕江縣中北部的寨蒿鎮,記者采訪了解到,為抗擊旱情,當地組建了抗旱應急隊。寨蒿鎮扒王村黨支部書記龍盛標說,黨員干部和村民們齊心協力,到處尋找水源抽水灌溉農田,近期又新購置了抽水泵和水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月來,貴州各地加強綜合分析研判,全力做好蓄水和精準調度。哪里出現旱情,哪里就成立抗旱指導組,省水利系統派出工作人員1000余人次開展抗旱救災工作。
備戰春耕,貴州多地突出一個“早”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等地,前期通過對降水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精準調度水庫和山塘運行,按枯水季節應蓄盡蓄原則,及時關閉泄水閘閥、開展水庫和山塘維修養護,多措并舉強化水量儲備。
2月16日,務川縣分水鎮過江社區居民為當地辣椒育苗基地澆水。(徐聰 攝)
在務川縣分水鎮過江社區的辣椒育苗基地,記者看到,當地居民正忙著播種、澆水和覆膜。“辣椒育苗的土壤濕度需達到80%,因早有水源儲備,我們目前可以通過水泵抽水為辣椒苗噴灌。”基地負責人覃兵說。
進入2月后,為減少“跑冒滴漏”,各地忙著對水利管網進行排查和檢修。記者在龍里縣龍山鎮蓮花村農田水利設施節水改造施工現場看到,30余名工人正在加班加點進行渠道修復和管道安裝施工。現場工人陳世發告訴記者,該項目預計在2月底完成,將修復和改善1530畝耕地的灌溉條件。
龍里縣龍山鎮蓮花村農村水源設施節水改造提升工程施工現場。(黃毅崢 攝)
在銅仁市思南縣塘頭鎮的芭蕉壩區,思南縣水庫管理中心副主任田杰等人正在對管網開展排查。田杰說:“芭蕉壩區是全縣保糧食生產的核心耕種區域之一,將在清明節前后播種水稻,目前已調配資金幫助群眾購買水輪泵,便于一個月后順利打田。”
近期,貴州省氣象局組織各地氣象部門在5個市(州)的36個縣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不少地方送去了中雨或大雨。榕江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旱情發生以來,已開展人工增雨18次,發射人雨彈138發、火箭彈10枚,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緩解。(記者 劉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