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祥正在給羊喂飼草料。冶曉艷 攝
2月23日清晨,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溝鄉麻地溝村,村民范景祥在自家后院的羊舍里,把精心搭配好的草料倒入食槽,看著羊兒們吃得津津有味,范景祥不禁感慨:“啊呀,這不就是好日子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聽到腳步聲,范景祥趕忙出來迎接,原來是西溝鄉鄉長沈瑞來了。沒等讓進屋,沈瑞便先開口:“老范,春節期間羊和豬賣的多不多?中央一號文件出了很多好政策,你這家庭農場搞得有聲有色,我來找你喧一喧。”
“除了春節期間賣出的羊和豬,現在存欄還有120多只羊,30頭豬和2頭牛,收入不錯。”范景祥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幾年依靠養殖,一家人擺脫了貧困,日子越過越富足。
“這不,家里又養了幾只雞,現在搞養殖我已經上手了,今年想加大生豬、羊和牛的存欄量。鄉長,在后續發展上,咱有啥好政策嗎?”范景祥領著沈瑞朝著去年新建的養殖棚走去,一邊看一邊好奇地問。
“你現在已經是行家里手了,不過這還不夠,還要做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吶!”沈瑞笑著說,“國家現在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你可以帶動周邊的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以后牛羊的數量多了,還可以延伸發展乳制品加工等,一舉多得。”
“老范,你這牛羊養殖,飼草一年能用多少噸?能不能實現自給自足?” 沈瑞接著又問。
“去年我飼草種了32畝(2.13公頃),主要是玉米、小麥和苜蓿,基本夠用。今年我計劃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多種點小麥和玉米,多儲備些青貯飼料。”
“你這想法不錯!”沈瑞給范景祥豎起了大拇指。“國家對種植小麥、玉米有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這兩個險種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今年還將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秸稈養畜,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精料,能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還能減少環境污染。你這可是提前把好政策都吃透了。”
“鄉長,我們現在也是新型農民,有這么多好政策,我們思想、行動都得跟上啊。今年我想買幾臺粉草機,這方面還有沒有補貼?”提起補貼,范景祥算了筆賬,前年家里購買農用拖拉機,總價7.8萬元,國家補貼1.6萬元,個人只花了6.2萬元。“有了拖拉機真是太方便了,既可以翻地、犁地還能播種,32畝(2.13公頃)地我一個人用兩天時間就能全部翻好。”
“國家要繼續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機優補,買粉草機能補貼一半呢。”
沈瑞話音剛落,范景祥“噗嗤”一下笑了,他怎么也沒想到,用2016年政府發放的16200元到戶產業資金發展養殖業,現在一年下來收入能達到十萬元。“別看我今年58歲了,這些好政策讓我的精神頭更足,生活也有奔頭了,您再跟我說說還有啥好消息?”
“我們今年還要繼續爭取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改造提升項目,補足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提升西溝鄉綠水青山顏值,爭取新農村建設項目,著力解決群眾在斷頭路、路燈安裝率低等方面的痛點問題,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
正午時分,陽光甚好。中央一號文件宣講在范景祥和沈瑞的一問一答中很快結束,而充滿期望和干勁的一年將在一項項利好政策的落實中緩緩開啟。(記者 王煜鵬 通訊員 冶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