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維新村委會種植在梯田上的萬壽菊(資料圖)。華坪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近年來,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通達傈僳族鄉維新村委會發揮內生動力,以新的“加速度”走上了增收“快車道”。
維新村委會以鞏固好群眾的“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為核心,持續加強日常走訪監測與專項集中排查,緊盯重點人群,摸清村情底數,實地制定“一戶一策”,推進“政府找群眾”機制做實做細,完成“政府救助平臺”全覆蓋,確保“群眾找政府”機制高效運行。
在黨建引領方面,維新村委會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選出種養殖業帶頭人6名、手工巧匠2名、文化傳承人2名、4名脫貧群眾進入村委會“班子”為群眾服務,推進設立村民黨小組,完善網格化體系,以黨員為中心培養出一批致富帶頭人、家風模范人、民俗傳承人等,用一批“看得見”的黨員,發揮“看不見”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在產業振興方面,維新村委會推進“一棵草(烤煙)、兩棵樹(花椒、核桃)、林下產業三件套(魔芋、豌豆、藥材)”的提質增效工作,發揮村委會勞動要素多、用地成本小的優勢,對接企業,打造一個以產業支部管理,集體經濟聯合社作為資產所有者的蔬菜生產基地,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維新村委會的大棚豌豆產業(資料圖)。華坪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此外,維新村委會落實利益聯結機制,整合可用生產要素,發動農戶以現金入股、技術服務、土地經營權流轉、勞力補充等方式到合作社,合作社再進行優中選優,綁定可靠龍頭企業實現“抱團取暖搭便車”;落實扶志扶智機制,2022年,維新村委會組織開展電工技術、畜牧養殖、花卉種植等技術培訓,并用活“愛心超市”、村規民約、鄉風文明“紅黑榜”等約束與激勵制度,讓群眾學技術、長本領、改觀念;落實股份合作機制,盤活可用集體資產,2022年推動發展光伏發電、大棚蔬菜等集體經濟項目,在基礎弱、底子薄的條件下,多措并舉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5萬元,著力讓集體腰包鼓起來,集體事業火起來。(完)(沙衛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