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持續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發展戰略,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創新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
穩工業 促增長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建立了經濟運行研判、預警、響應、推動、問效“五個主題”的制度,成立工作專班,分層級、分行業、分片區強化經濟運行調度。廳內相關處室對口服務16個州(市)并每月下沉蹲點服務。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浦麗合介紹,為全力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出臺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向工信部報送“白名單”企業,協調解決企業物資運輸進出省問題,為企業降低鐵路物流運輸費用9.2億元。2022 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增速居全國第5位,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1.9%。
抓項目 促投資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省級重大項目列入調度,全年調度項目45個,其中“重中之重”項目2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達1711億元。全省施工面積超1平方公里的重大項目共18個,總投資達2940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新增工業產值約1萬億元。
曲靖德方納米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項目從啟動建設到建成投產歷時270天,云天化、多氟多氟磷項目,從項目簽約到第一條生產線投入生產縮短至200天,云南裕能磷酸鐵和磷酸鐵鋰項目從開工到竣工投產歷時僅115天,不斷刷新著“云南速度”。
2022年,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8.8%,增速排全國第2位,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21.2%,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98%。助推一批企業在云南取得長足發展,隆基綠能上榜“零碳中國”十大創新技術,成為光伏產業的領跑者;山東魏橋不僅優化了產業布局,還借助云南綠色能源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碳足跡優勢;德方納米市場占有率躍升到行業第二;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進入全球前十。
推產業 補強鏈
2022年,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加強產業規劃引導,出臺了制造業、新能源電池、疫苗等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
浦麗合介紹,2022年云南省新能源電池重大項目目前達108個,其中在建項目規劃總投資超1000億元。出臺綠色鋁、光伏、新材料產業三年行動及配套政策,推動重大項目建設,首個多晶硅項目通威一期、首個電池片項目晶科一期、首個光伏組件項目正信光電投產,標志著云南省硅光伏全產業鏈全面打通。
2022年,綠色鋁、綠色硅、新能源電池三個產業分別增長36.6%、130.9%、406.5%。
助民企 扶小微
云南省在全國領先出臺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工作方案等“1+15”行動方案,創新推出“十大專項行動”和“五個加力政策舉措”組合拳,成立紓困發展工作專班,開展“三進”市場主體活動,建立“助企服務員”和“政銀企保”對接機制,建成惠企政策申報系統,下達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和紓困解難。
2022年,通過開展融通發展專項行動,云南省爭取中央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為1307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薦結對銀行,在云南省股權交易中心設立“專精特新板”“專精特新培育板”,目前已有59戶企業掛牌展示。
同時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深入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全面完成國家清欠專項行動化解率達到100%、50萬元以下欠款清償率達到100%“兩個100%”目標要求。
建園區 促發展
2022年,云南省優化產業園區發展規劃,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浦麗合介紹,如今云南省正著力規劃構建與全省區域經濟相協調的“一核、一帶、多點”園區發展空間布局。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實施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區、綠美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有序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全年創建綠色低碳產業園區9個,建成綠美園區10個。
2022年全省園區工業總產值完成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15.4%。昆明高新區、昆明經開區營業收入突破三千億元,曲靖經開區突破一千億元,楚雄高新區突破五百億元,全省千億級園區目前達到6個,五百億級園區達到10個。
數字化 促轉型
為持續夯實數字底座,云南省實施5G應用“揚帆”云南行動計劃,有效覆蓋全部鄉級行政區和84.6%的行政村。創新打造大數據中心產業鏈,6個項目入選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產業試點示范項目,位列全國第10、西部第2位。昆明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獲批建設,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實施智能制造示范項目30項,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和工業互聯網特色示范平臺,166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數量突破9萬戶。
如今,電子行業已成為云南省工業第四大行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突破3100億元,增長近53%。
“新的一年,我們將圍繞‘3815’戰略發展目標,繼續深化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以改革思維謀劃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浦麗合表示,云南省將聚焦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大抓產業、主攻工業,持續推進產業強省三年行動,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云南篇章作出新的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