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滇約充電技術有限公司的楊國偉,在手機上登陸“來淘電”APP,快速瀏覽用電套餐、選好售電公司、輸入需要購買的電量、在線付款,不到一分鐘就購買到了心儀的用電套餐。
化解交易難 讓中小微用戶“淘”到放心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楊國偉登陸的“來淘電”平臺,是昆明電力交易中心搭建的全國首個基于電子商務模式全流程線上化的零售市場化交易平臺。“在‘來淘電’逛一逛,分分鐘就能‘淘’到放心電、綠色電,‘淘’到優質的用電服務。”
楊國偉所在的公司是“來淘電”的老客戶,2019年底剛參與平臺交易時,公司只有2個充電站、不到40個充電樁,隨著業務的發展,現在擁有12個充電站、200多個充電樁。
“以前我們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缺乏電力交易知識、缺乏與售電公司議價的渠道,現在通過‘來淘電’,隨時隨地能買到放心電、好服務,公司才有底氣快速擴大經營規模。”楊國偉的想法也代表了廣大中小微用戶的心聲。
云南雖然早在2014年就啟動了電力市場化改革,電力批發市場設計了年、月、日等多周期及雙邊協商、集中競價等多品種的交易,但交易專業化要求高,中小微企業難以直接參與。且因中小微企業用電量小,用電特性差異較大,直接與發電企業協商議價話語權較低,難以獲得較為滿意的價格。
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選擇參與零售市場,向售電公司購電,由售電公司獲取規模效應后與發電企業集中議價,可以獲得更加優惠的價格和增值的服務。但在選擇售電公司、協商電價時,受制于售電公司數量繁多、價格信息不透明、信息獲取成本高等問題,這些企業難以選擇,交易決策周期長,時間成本高。
“來淘電”平臺有效化解了中小微用戶交易難的問題。經過2年多的發展,平臺還不斷優化用戶使用便利性和提升用戶交互體驗感,持續推出智能推薦、比價等新功能,確保用戶在便捷使用、合理選擇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平臺不斷優化 帶來更多更好體驗
“通過搭建深度融合電子商務技術的電力零售市場化交易平臺,前臺實現平臺化、商城化模式運作,中臺整合以售電公司為主的服務資源,后臺能整合電網、電廠、售電公司等整個電力系統資源,打造權威、可信、安全、規范、真實、可靠的‘電力生態圈’,讓廣大中小微用戶不僅能用上電、用上心儀產品,還能體驗更多元化服務,實現‘一站式’服務。”昆明電力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不僅是搭建平臺的初衷,也是目前昆明電力交易中心持續發力的方向。
而隨著用戶需求更多元化,“來淘電”平臺也不斷迭代優化。2022年,昆明電力交易中心推出全新簽約模式——分享套餐下單,在該模式下,售電公司通過移動端生成套餐海報,用戶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即可跳轉到微信小程序上指定套餐界面,真正實現“碼上下單”。同時,通過復制鏈接、轉發小程序等,售電公司可以多途徑精準引流獲客。
此外,“來淘電”平臺還推出了按照企業層級交易的模式,打破電力交易以“營銷戶號”為交易單元的傳統模式,實現電力交易與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直接“鏈接”。這種模式上線后,電力用戶可將本企業全部營銷戶號“打包”與售電公司簽約,從N次簽約變為1次簽約。
從上線運行到2023年3月,“來淘電”平臺用戶數突破25萬,入駐并參與零售交易售電公司數超100家,服務小時數超15000小時,累計成交訂單超20萬筆,累計成交電量超3000億千瓦時。
平臺數據多跑路 售電公司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通過‘來淘電’平臺,現在只要打個電話、掃個二維碼就能實現快速交易。”富源粵電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偉力感嘆。目前平臺推出的“碼上下單”等服務模式,不僅方便用戶快速找到售電企業,也幫助公司降低了運營成本。
此前,該公司100多名業務員需要奔波在全省各地找客戶,差旅費是一筆不少的開支,自2019年12月進駐“來淘電”平臺后,這樣的狀況逐步得到改善,用譚偉力的話來形容,“以前跑一單業務要花好幾百、上千塊錢的事兒,現在幾塊錢就給搞定了。”
不僅如此,“來淘電”平臺也充分借助昆明電力交易中心能源大數據和云平臺優勢,降低了售電公司運營成本。
譚偉力介紹,公司入駐“來淘電”平臺2年多,客戶數量翻了40多倍,但由于所有交易流程都是線上完成,后續的客戶數據分析系統也會自動生成,運營成本大幅降低,售電公司也能騰出精力更多地關注客戶需求,打造品牌特色,提高競爭力。
深耕平臺 為電改落地探索更多創新路徑
為確保電改持續落地,下一步,昆明電力交易中心將持續深耕好“來淘電”平臺,超前研發分時電力零售套餐,完善配套的運營管理和風控機制,豐富電力零售套餐產品。
同時,昆明電力交易中心還將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應用全觸點數據采集、全場景數據分析、使用者畫像、智能營銷等創新技術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優質、智能的交易服務;此外,還將拓展更多用戶入市,提升中小微用戶保護度,完善市場主體服務機制,為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貢獻新思路、新方案。(完)(孫永軍 周于欣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