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清明節前夕,一些市民陸續到墓園緬懷先人,寄托哀思。在廣西柳州市福山人文紀念園里,綠植郁郁蔥蔥,近年來,不少群眾在位于其中的節地生態安葬園,通過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態安葬法,讓逝者回歸自然。
與傳統墓區不同的是,該生態安葬區內不留墳頭,花壇上種植草木,與大地共存,同自然融為一體。柳州市福山人文紀念園總經理沈勇介紹,自2020年以來,墓園陸續開展節地生態安葬服務,為有需求的群體提供形式多樣的生態安葬方式。
與動輒花費數萬元乃至幾十萬元的傳統殯葬形式相比,節地生態安葬成本極低。“以前喪事中購買墓地是開支大頭,節地生態安葬大大減少家屬這一負擔。”沈勇說。
圖為柳州市福山人文紀念園內的生態樹葬。(黃曉蓉 攝)
近年來,廣西大力推行殯葬改革,弘揚綠色殯葬理念,加快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生態安葬逐漸深入人心。在南寧市人文紀念園公益花壇葬區,市民張利群前來祭拜已逝的爺爺,“他生前就喜歡自然,去世后,我們尊重他的遺愿,同時出于環保的考慮,選擇了生態安葬。”
節地生態安葬包括花壇葬、壁葬、樹葬、草坪葬、海葬、骨灰格位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安葬方式。記者了解到,目前廣西各地公墓普遍提供不同價位、不同方式的安葬服務,其中使用可降解材料安葬的費用全免,地方政府還給予一定補助,其他公益安葬價位從3000元至2萬元不等,保障群眾對安葬服務的基本需求。
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獲悉,截至目前,廣西已建成南寧、柳州、桂林等12個市縣,共16個節地生態安葬示范點,累計投入近4000萬元用于鼓勵和補助各地開展節地生態安葬工作。
此外,近年來廣西許多城市實施面向城鄉低保戶、特困人員等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優惠政策,全區每年免除群眾基本殯葬服務費用2000萬元以上。“通過出臺相關政策,讓群眾不用花錢或者只花一點錢就可辦完喪事。”自治區民政廳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農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