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地方 > 正文
      全球快資訊:青海省海南州:新能源產業“風光無限”
      來源: 2023-04-10 21:26:27

      如果說海南州境內的青海湖是上天賜予的,那么在共和縣塔拉灘上的另一片“藍色海洋”則是海南州用心打造的第二塊“高原藍寶石”。

      海南州有遼闊的草原,也有肥沃的耕地,同時,這里也是國家重要區域能源接續基地,資源燦若繁星,富光豐水風好。

      尤其是水、光、風、地熱等清潔能源資源,讓海南州這些年從增速奔向提質釋放出空前活力效應,實現了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中走在青海全省前列。


      (資料圖)

      一縷陽光蘊藏的能量有多大?

      海南州,地處高海拔地區,光照時間長、輻射強,年平均日照時間2719小時,擁有大面積戈壁荒灘,這些特點致使海南地區的太陽能資源豐富。正因如此,為光伏發電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走進共和縣塔拉灘,你會發現綿延數百平方公里的生態光伏發電園區里,深藍色的“光伏海洋”蔚為壯觀,光伏板下牧草茂盛,綠意盎然。

      海南州光伏產業起步于2012年,經過11年的發展,如今光伏產業在這里茁壯成長,且借“光”生金,發展光伏產業,優化提升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加速反哺綠水青山,為海南這片大地帶來勃勃生機。

      一直以來,海南州充分利用大面積荒漠化土地和太陽能資源優勢,集中連片實施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推進新能源發電項目落地,并探索建設多能互補模式。

      目前,已有91家新能源企業入駐海南州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截至2022年底,清潔能源裝機容量4314萬千瓦,并網裝機容量2094萬千瓦,占全省裝機容量的51.39%;

      數據顯示,根據現有海南州清潔能源裝機容量測算,年固碳量可達2.75萬噸,節約標煤1430.24萬噸,減排煙塵1827.13噸,減排二氧化碳4341.8萬噸,減排一氧化碳3831萬噸,減排二氧化氮16.45萬噸。

      “十四五”期間,海南州以國家建設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為契機,在州內共和、同德、貴南、興海等戈壁地區建設光伏發電基地,計劃建設4213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

      可以說,未來三年,海南州以打造清潔能源高地為突破口,向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邁進。

      一河清水創造的生態環境效益有多大?

      黃河在海南州境內流經411.3公里,是水電資源的“富礦區”,水電可開發資源量2500萬千瓦,年平均日照時間2719小時,平均太陽輻射量6382兆焦耳/平方米。

      2021年12月26日,位于海南州興海縣與貴南縣交界處的黃河干流的黃河羊曲水電站工程開工建設。黃河羊曲水電站是青海省青豫直流特高壓外送通道的重要配套支撐調峰電源,建成后,青海省青豫直流特高壓外送通道即可滿負荷送電。

      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水電站龍羊峽水電站水庫左岸,直線距離約36公里是總裝機容量850兆瓦的龍羊峽“水光互補”電站。這座電站被視為一個“虛擬水電機組”,以330千伏電壓等級輸電線路接入龍羊峽水電站。

      “虛擬水電機組”通過水輪機組的快速調節,將原本光伏間歇、波動、隨機的功率不穩定的鋸齒形光伏電源,調整為均衡、優質、安全,更加友好的平滑穩定電源。

      2012年,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提出了“水光互補”的概念,并于2013年建成龍羊峽水光互補一期320兆瓦并網光伏電站,2015年6月裝機總容量850兆瓦、占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在塔拉灘全部建成。

      如今,850兆瓦的電站一年可發電14.94億度,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于一年節約標準煤18.3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8.09萬噸,水電站送出線路年利用小時可由原來運行的4621小時提高到5019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表明,人們普遍擔心的龍羊峽水電站的調峰調頻性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反而得到進一步加強,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效益。

      2022年6月26日,“龍羊峽水光互補電站”正式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

      沉睡中的“寶藏”潛在價值有多大?

      2011年9月,由原省國土資源廳立項,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勘院承擔,布置在共和盆地恰卜恰鎮塔邁地區的第一口DR1地熱井成功鉆出大流量深部地熱水,地熱井于5月安裝開鉆,8月17日至9月11日開始抽水試驗,涌水量為每天871.26立方米,這表明這一地區是地下熱水資源富礦區。

      DR1地熱井的鉆探成功,標志著恰卜恰地區地熱勘查取得突破性進展。而2013年在州藏醫院熱水井加深孔成功鉆探出的干熱巖,是我國成功首次鉆獲發現干熱巖,屬國內能源領域重大發現。

      經過多年連續勘查,海南州發現共和盆地擁有國內最好的干熱巖資源,呈集中連片分布,開發開采條件優良,被業內專家譽為中國熱盆和中國的溫泉之鄉、地熱之城、干熱巖之都,呈現出“四個最”。

      在勘查區,海南州相繼開展地熱回灌及發電、供暖、種植等利用可行性試驗工作。2022年1月,共和盆地熱巖體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干熱巖試驗性發電并網,推動我國干熱巖資源勘查開發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也為海南州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創造了一項新紀錄。

      “干熱巖發電技術可大幅降低溫室效應和酸雨對環境的影響,且不受季節、氣候制約。”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院長嚴維德說,利用干熱巖發電的成本僅為風力發電的一半,只有太陽能發電的十分之一。

      嚴維德介紹,以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48.7億噸標準煤計算,共和盆地10公里以淺干熱巖資源量可供我國使用130年。

      黨的二十大用“新能源”“能源革命”“綠色轉型”等關鍵詞勾畫出中國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藍圖。而海南州依托“風生水起”“風光無限”的獨特資源優勢,正加快推進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支撐產業,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