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百合全面進入管護期。在貴州省岑鞏縣天馬鎮白巖坪村百合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百合破土而出,村民們正忙著給百合松土、施肥,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早上7點鐘來的,在這里干活,10塊錢一個小時,一天可以掙100塊錢,離家近,照顧家里也很方便。”村民歐國蘭高興地說,干的都是手上農活,自己家里不忙時就出來務工,工資當天結算,特別適合留守婦女和老人。
在岑鞏縣天馬鎮白巖坪村百合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給百合施肥。(吳啟萍 攝)
(相關資料圖)
據白巖坪村黨總支部書記瞿秀芝介紹,百合種植周期長、投資成本高,栽種和日常管護需要大量勞動力,每畝百合從播種到采收需要20多個工天,為群眾提供了大量穩定的就近務工機會、拓寬了增收渠道。
“發展產業才能帶動村民就近務工,百合產業持續興旺得益于‘輪作模式’。”天馬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冉光俊說,全鎮的糧食種植地、烤煙種植地、中藥材種植地都是采用隔年交替種植輪作模式,輪作模式能極大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解決土壤肥力退化問題,促進作物生長,使土地得以高效利用。
在岑鞏縣天馬鎮白巖坪村百合種植基地,村民歐國蘭在給百合施肥。(吳啟萍 攝)
“百合不能連續兩年重地種植,所以今年我發展的50畝卷丹百合是選擇去年的烤煙種植地。”種植大戶張明富說,種植百合每畝需要人工成本在2000元以上,畝投資成本在8000元左右,通過與其他作物交替輪作,如果管護得當,畝產可達3000斤,畝產值可達15000元。
在岑鞏縣天馬鎮白巖坪村百合種植基地,村民正在取肥。(吳啟萍 攝)
百合藥食同源,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好,適合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利于排水的砂質土壤中,而天馬鎮良好的土質資源、高海拔氣候和輪作模式等出產高品質百合的利好條件,成為眾多百合種植主體落戶的關鍵,是名副其實的“定制藥園”,所產百合暢銷全國各地。
在岑鞏縣天馬鎮白巖坪村百合種植基地,種植大戶張明富正在查看百合長勢。(吳啟萍 攝)
近年來,天馬鎮通過黨建引領,立足資源稟賦,持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也實現了產業持續增效、群眾持續增收。目前,該鎮發展“藥+N”輪作種植百合620畝,預計產值800萬元,帶動群眾就近務工1.5萬人次。
豐收時節,在岑鞏縣天馬鎮白巖坪村百合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對百合進行分揀。(資料圖)
“科學利用土地是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實踐,天馬鎮采取‘黨支部+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協調種植主體,高效推進輪作模式,不僅帶來了鄉村振興‘好錢景’,也使定制藥園‘黔貨’出山的‘藥味’更足。”天馬鎮黨委書記吳欽明說。(吳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