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記者走進鳳岡縣永安鎮田壩社區茶園基地,一眼望去,成片的茶樹吐露著嫩綠的新芽,茶樹下長滿綠色的三葉草,高低分明,錯落有致,再走近細看,茶樹下少有凌亂雜草。
(相關資料圖)
鳳岡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張曉波告訴記者,眼前的茶園春景,是當前鳳岡著力倡導推廣的一種茶園綠色高效控草技術——“以草治草”結出的碩果。
有關數據顯示,國內茶園常見雜草共200余種。一方面,由于其種類多、草相復雜、穩定性強,雜草影響茶樹生長,使茶樹表現出生長矮化、葉片黃化、落葉、茶樹發育滯緩等現象。另一方面,雜草易攜帶茶樹病蟲害,成為茶樹的過渡寄主,間接影響茶樹的生長和發育。
在“寧要草、不要草甘膦”的共識下,除了人工除草,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對付茶園雜草?堅持把茶葉質量安全作為茶產業的生命線,在嚴守“干凈黔茶”底線下,貴州一直致力于開展綠色高效控草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推廣,“以草治草”應運而生。
“草如何抑制草的生長?”面對記者的疑問,張曉波進一步解釋,三葉草花期長、蜜源豐富,為茶園天敵昆蟲提供大量食源,對維持茶園天敵種群,降低茶園害蟲基數具有較好作用;三葉草植株低矮,根系在茶園的土壤里匍匐進行生長,可以占據其他雜草的生存空間,達到“以草抑草”的效果;三葉草具有保水抗旱、固氮作用,可為茶樹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
“以前,我們都是采用傳統的人工除草方式。僅人工除草這一項,每年就要開出30多萬元的人工工資。去年,在鳳岡縣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基地示范種植三葉草后,茶樹不僅長勢好,還大大降低了除草用工成本。”貴州鳳岡縣仙人嶺鋅硒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亮民告訴記者。
“以草治草”成為黔北茶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精深加工掀起茶產業延鏈強鏈變革。
過去,因采用傳統“蒸曬”的加工方式,余慶小葉苦丁茶存在異物多、味道雜等問題。
貴州泰和現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余慶于2017年引進的一家現代化的綜合性農業科技企業。致力于余慶小葉苦丁茶的營養價值研究、生產設備研發和產品開發,其與貴州大學共同研發的袋泡茶自動投料智能化生產線和小葉苦丁茶老葉片智慧加工生產線投產使用后,余慶小葉苦丁茶的加工短板得以補齊。
如今,以科技為支撐,從余慶老百姓手中收購的鮮葉經過高壓清洗、高溫殺青、脫水、烘干等工序,實現了從鮮葉進到干茶出,全程茶葉不落地的目標,確保了余慶小葉苦丁茶的品質和安全。目前,由貴州泰和現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苦丁茶口服液、牙膏、速溶產品、酵素及含苦丁茶的甘來醬酒等一系列產品,在市場上得到廣泛認可。
走進位于貴州湄潭經濟開發區的貴州逅唐茶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占地60余畝的土地上,標準化的生產車間,清潔化、智能化的生產線令人眼前一亮,冷鏈、物流、倉儲等配套建設一應俱全。
利用遵義豐富的茶資源優勢,貴州逅唐茶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搶占“新茶飲”市場,不斷適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開發新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夏秋茶下樹率,增加茶農收入,促進企業增效。
從大力推廣“以草治草”建好生態茶園,到全程機械化、標準化加工生產,“茶科技”賦能茶產業,讓“干凈黔茶”的理念深入人心,遵義茶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推動黔北將綠色產業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截至2022年,全市建有茶園面積200萬畝,共培育茶葉類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69家,通過ISO9001、HACCP等質量體系認證的茶葉企業75家,全市擁有茶葉清潔化、自動化生產線1100余條,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均占全省“半壁江山”。(記者 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