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交易8.4億元
“小平臺”撬動鄉村振興新動能
“第一輪最高報價810元……”日前,一場集體土地現場競價交易在深澤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舉行。在相關人員的共同監督見證下,通過多輪報價,杜家莊村民杜紅亮最終以每年每畝950元競得了故城村200畝集體土地經營權。
(資料圖片)
據悉,此次競價共征集到9名合規意向受讓方,交易底價為每年每畝800元,承包期限5年,5年標的總價為80萬元。通過入場交易,為該村增加集體收入95萬元,實現溢價收入15萬元。
故城村200畝集體土地租賃,只是我市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探索農村產權交易、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量資金、項目向農村聚攏,農村資源、資產要素釋放市場需求,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逐漸活躍。
“近年來,我們以‘深化農村改革、盤活集體資產、激活交易市場、促進產權賦能、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蓋全市的交易服務組織體系和完善規范的制度體系。”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縣(市、區)交易中心18個、鄉鎮服務站點200個、村級服務點3989個,實現了全覆蓋。
如何推進交易市場規范化?一系列業務培訓陸續展開,鎮村干部和產權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我們共組織各類培訓300多場次,培訓人員達1.5萬多人次。僅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便組織業務培訓27場,培訓人員1265人次。”該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均已開展入場交易業務,實現“全面開花”。
統一規范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在我市廣袤的農村里激活了農村資產、資源交易的一池活水,迸發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累計組織農村產權交易628筆,交易金額8.4億元。其中,集體資產、社有資產進場交易共207筆,成交金額3683.22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382.32萬元,累計溢價率為11.58%。
據介紹,下一步,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將繼續進一步加強宣傳培訓,強化督導指導,提升交易業績,完善交易規則,全面加強交易業務開展,促進全市產權業務均衡發展,著力構建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場景,撬動鄉村振興新動能。(記者 吳 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