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花信 春陽煦暖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內
【資料圖】
葉子沙沙作響
林場鮮花怒放
然而
40年前
這里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茫茫荒漠
1
“八步沙八步沙 出門八步就是沙”
這是“八步沙”名字的由來
也是人們對于這里曾經最深最痛的印象
八步沙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
是古浪縣人與沙漠抗爭的最前沿
每年沙塵季
從沙漠深處刮來的黑沙暴遮天蔽日
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農田村莊
1993年
一場黑沙暴甚至在這里奪走了23條鮮活的生命
2
“吃在八步沙、住在八步沙,死了也要埋在八步沙”
苦沙久矣但不甘心將世代生活的家園拱手讓給沙漠的八步沙人
沒有放棄自己的家園
20世紀80年代初
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啟動
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
“六老漢”聯戶承包了八步沙
踏上了與沙漠頑強抗爭的漫漫征程
他們“吃在八步沙、住在八步沙,死了也要埋在八步沙”
成為了八步沙的第一代治沙人
3
“活人不能讓沙子欺負死”
郭萬剛
是“六老漢”之一郭朝明的兒子
作為第一代治沙人的后代
1983年
他辭掉了原本供銷社的工作
接過父輩治沙的鐵鍬走上了艱苦的治沙路
他因地制宜獨辟蹊徑
在林場附近打機井 開墾荒地
發展集體經濟
貼補造林費用
“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
漸漸地
一個喬 灌 草結合的荒漠綠洲
在八步沙延伸開來
4
構筑防風固沙的“綠色長廊”
在兩代治沙人的接續努力下
一條防風固沙綠色長廊就此形成
截至目前
古浪全縣風沙線后退了30余公里
八步沙綠了
治沙的人卻老了
當初的“六老漢”約定
每家必須有一個“接鍬人”
2016年秋季
郭萬剛的侄子郭璽也加入了林場
同來林場的大學生一起
成為了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
5
綠進沙退 三代人將“治沙經”譜寫成“致富曲”
有了新鮮血液的加入
八步沙林場的“治沙經”變成了如今的“致富曲”
在河西走廊沙漠沿線“傳經送寶”
帶領周邊農民共同參與治沙造林 脫貧致富
大漠生花 草木成蔭
這曾是郭萬剛和他的前輩們無數次夢想的場景
如今
接過前輩鐵鍬的治沙人
正繼續用奮斗
描繪著心中的那片丹青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