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集聚用熱企業實施熱電聯產 并為城市民用采暖集中供熱
六盤水:火電余熱發揮大用
(相關資料圖)
“用蒸汽像用‘自來水’一樣,開啟開關即可,無需燒煤,可直接使用電廠的集中供熱,大大節約了成本,實現了效益共贏。”前不久,野馬寨電廠熱電聯產2號鍋爐在停運近5年以后,首次點火一次性成功,為下一步整套啟動、168小時試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鐘山區汪家寨鎮境內的野馬寨電廠3×200兆瓦超高壓凝汽式機組,是原水城發電廠“上大壓小”異地技改項目,也是貴州省“十五”期間“西電東送”的重點工程之一,于2006年1月全部建成投產,2018年9月因破產重整停運至今。
為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六盤水市及鐘山區兩級政府引進用熱、用電等企業進駐野馬寨熱電廠周邊產業園,成立貴州鐘山野馬寨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鐘山熱電)開展熱電聯產改造有關工作,盤活國有資產,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民生需求。
該項目對拓展能源綜合利用空間,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野馬寨電廠3×200兆瓦機組是貴州省內規模最大的熱電聯產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進煤量近10萬噸,保障了2號機組正常生產運行,也為后期1、3號機組點火發電夯實基礎。
“作為一座火力發電廠,這里日常發電產生大量余熱,若通過冷水塔進行排放,不僅造成浪費,還會對大氣造成污染。”鐘山熱電總工程師趙維說,通過熱電聯產改造后,多余的熱能將變成城市發展的熱能,實施集中供熱,新建用熱企業將不需占地建鍋爐,節約了土地和成本,提高用熱企業市場競爭力。
該項目改造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改造1、2號機組中低壓聯通管和再熱熱段,改造完成后實現采暖供熱200萬平方米,對外工業供汽150噸/小時;第二階段對3號機組冷段、熱段同時進行抽汽。一期第二階段改造完成后實現采暖供熱400萬平方米,3臺機組共計可實現480噸/小時的工業供汽。
“項目重啟有利于帶動汪家寨鎮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將不斷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要素保障和良好配套服務。”鐘山區汪家寨鎮副鎮長孫信說,通過成立工作組,提供專班化上門服務,汪家寨組織轄區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為企業輸送優質勞動力,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巡查,全力打造平安和諧社會環境。
依托電廠余熱資源,野馬寨電廠不斷為下游用熱企業提供穩定熱源,形成以電廠為源頭的循環經濟園,目前,圍繞野馬寨電廠熱電聯產,已逐步落地一批用熱企業。同時,園區已建成電廠蒸汽管網,可實現全年不間斷供應。依托蒸汽管道,“串”起了園區內的循環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二期對1、2號機組進行改造后,將增大機組工業供汽量150噸/小時,采暖供熱維持在400萬平方米,3臺機組對外工業供汽總量為630噸/小時。“改造完成后,民用采暖供熱改造從中低壓聯通管打孔抽汽、安裝供熱蝶閥,工業供熱改造從冷再加熱再抽汽減溫減壓后進行供汽,實現綜合利用。”趙維說。
“該項目為省內民用供暖首例,其投產運營對省內火電小機組改造有指導意義。”趙維補充道,電廠完成改造后,3臺機組工業供熱時長7200小時/年,全廠的年發電量為30.36億千瓦時,工業供汽為630噸/小時,可實現產值13億元以上,年均繳納稅費0.5億元以上,直接帶動500人以上就業,對加快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滿足貴州省電力市場負荷發展需求,緩解貴州省內保供壓力,對貴州電網的平穩運行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實現生態建設和能源保障有機統一。
據悉,六盤水將以“熱電聯產”作為招商引資的新優勢、新名片,堅持“資源換產業”的產業發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城市經濟注入新動能,目標實現帶動3萬人以上就業,完成工業產值50億元以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助力鐘山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向市中心城區住戶提供優質高效的熱源,為提升六盤水城市品質、改善民生作出應有貢獻。(記者 謝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