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首單商業性桃低溫凍害氣象指數保險、首單商業性艾草種植保險、首單秸稈綜合利用一攬子保險、首單花生目標價格保險……今年以來,我省各地涌現多款新型農業保險產品。
“這一攬子保險就是為我們量身定制的,涵蓋了秸稈產業環節所需的各類保險內容。”上個月,懷遠縣恒輝農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殿林與人保財險蚌埠市分公司簽下秸稈綜合利用一攬子保險后,滿臉笑容,他表示,“有了保險兜底,發展秸稈產業,我們有信心!”
在國家提出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背景環境下,近年來,蚌埠市引進秸稈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進農作物秸稈能源化、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2022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89%,秸稈產業化利用量占利用總量的67.78%,全市秸稈常年可收集量約350萬噸。
秸稈企業如何應對自然災害、怎么規避經營風險、秸稈企業貸款難怎么解決……面對這些痛點難點,蚌埠市農業農村局、蚌埠銀保監分局、蚌埠市財政局等部門創新工作思路,推動指導蚌埠人保財險為秸稈收儲大戶量身定制、創新開發了秸稈利用項目一攬子保險。
據了解,秸稈綜合利用一攬子保險涵蓋了秸稈產業環節所需的財產險、雇主責任險等內容,將有效防范化解秸稈產業企業在鋼結構大棚、機械設備、雇主責任等方面的意外風險。
這樣的創新在農業保險領域還有不少。前不久,國元保險淮北中心支公司為淮北市隆昌農業發展公司開出全省首單艾草種植商業性保險。
“調研發現,艾草種植能帶來高附加值的經濟收益,但也面臨凍災、雹災、旱災、澇災、倒春寒等自然災害風險和病蟲害風險,極易減產,進而給種植戶造成經濟損失。這使得農險賠付率偏高,機構承保意愿不強,甚至面臨無人敢保的困境。”淮北銀保監分局黨委書記、局長張雪冰介紹,該分局指導國元保險實地勘察和深入調研,開發商業性艾草種植保險產品,合理確定費率。
國元保險淮北中心支公司開發商業性艾草種植保險產品,為艾草種植戶兜底。費率根據艾草的管理措施、灌溉排水設備、專業種植技術人員等情況,上下浮動10%至30%。目前,國元保險淮北中心支公司已為隆昌農業發展公司的260畝艾草提供7.8萬元風險保障,并將保險期覆蓋完整種植周期。
業內人士指出,經過多年的試點探索和推廣普及,農業保險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經由過去的農業生產風險保障需求與農業保險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轉化為日益增長的“三農”風險保障和金融服務需求與農村金融供給不充分的矛盾。
為充分發揮農業保險聯系“三農”緊、了解需求快、服務網點多、農戶信任支持等優勢,協同賦能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去年10月,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聯合印發《安徽省“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行動計劃試點方案》,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分步推進”原則,依托農業保險創新發展路徑,試點實施“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行動計劃,優化農村金融資源配置和組織體系,深化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基金等金融工具聯動,形成“政銀保擔基”緊密合作、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本鏈政策鏈多鏈協同的農村金融服務新機制,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農”領域。(記者 何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