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收縮壓94,舒張壓61,徐大伯,你血壓正常,最近降溫有點冷,要注意添衣。”5月8日一早,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三壩村村醫周宜遠開始了一天的隨訪工作,囑咐完徐大伯后,又趕往下一家。
村醫周宜遠是“員額制”的鄉村醫生之一。去年,新蒲新區率先推行鄉村醫生“員額制”改革。目前,該區有87名鄉村醫生納入“員額制”,有了“新身份”。
新蒲新區“員額制”是該區結合實際,按需設崗、統一程序條件、統一考試考察、競爭上崗、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納入“員額制”的村醫,還應取得相關醫學專業。
“員額制”的村醫實行屬地政府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雙重領導,按照定員定崗配置制、分類分級分層定額制對全區村醫進行管理和待遇發放,較未改革前,平均每名村醫每年享受政府定額補助提高4000余元。不僅提高了村醫的準入門檻,持續穩定基層衛生人才隊伍,還實現了村醫績效待遇和服務能力的雙提升。
“員額制”并非鐵飯碗,員額管理人員是否續聘,還需要進行定期考核,并科學精準整合,補充鄉村醫生資源。同時實行積分管理,臺賬式獎加懲減,對積分低于80分的村醫實行降級,旨在更好發揮村醫職能職責,讓群眾就醫更安心。(記者 吳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