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地產 > 正文
      三年累計記錄6408種物種!北京生物多樣性調查成績單出爐
      來源: 2023-05-23 15:01:22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北京市生態保護新聞發布會。北京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連續三年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已累計記錄物種6408種。好成績的背后,是基本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和逐步筑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底。有關分析指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重要財富,在“雙碳”轉型目標背景下,一個地方發展好與不好不僅要看GDP,還要看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多寡、環境的優劣。

      三年累計記錄6408種各類物種

      北京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為了摸清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情況,按照生態環境部相關技術標準,北京市制定了計劃,于2020-2025年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2022年,階段性調查實地記錄各類物種3560種,2020-2022年累計記錄6408種。

      從城市生態重要區域看,城市綠化隔離地區是實施城鄉接合部減量提質增綠的重要區域。調查中發現,城市綠化隔離地區等區域內存在半自然或近自然生態系統,有潛力成為城市中物種交流的匯聚區和生態廊道的關鍵節點。目前,在綠化隔離地區實地記錄到1800余種生物。

      從指示物種看,記錄到一些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有指示作用的物種。“以蝴蝶為例,它們生命周期短、敏感性強,對環境變化、生態系統健康、人類活動干擾可以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是國內外常用的指示物種之一。”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曹志萍介紹,調查中,在城區記錄到了近30種蝴蝶,其中包括絲帶鳳蝶這類對野生植被需求較高的種類,一定程度上說明城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市域面積1/5是自然保護地

      近年來,北京市各部門連續開展了造林綠化、生態修復、濕地修復等一系列措施,推進北京向“生物多樣性之都”越邁越近。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副處長馮達介紹,近年來,已發現陸生野生脊椎動物608種,維管束植物2088種,同時,鳥類數量515種,位居G20國家首都第二位。

      在這一成績背后,是逐步筑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底。據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市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7.07%,形成穩定的生態屏障。同時,經過十年的努力,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全面完成,共造林綠化219萬畝,使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從14.85%提升到31.4%,平原造林過程中,共營建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295處、小微濕地491處,設置人工鳥巢5027個,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120萬余株。濕地生態系統質量也獲得了明顯提升,截至目前,累計恢復建設濕地1.2萬余公頃,形成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濕地10余處,生態質量明顯改善。當前北京市共有5類79處自然保護地,約占市域面積的20%,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分布相對廣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好成績面前,生態環境保護不可松懈。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向未來,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非常重要的財富。“在‘雙碳’轉型目標的大背景之下、在綠色發展的整體思路之下,未來,一個地方發展好與不好,不僅是看GDP,不僅是看居民收入水平,同時還要看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多寡、環境的優劣等。”

      尋找環境與經濟“最大公約數”

      北京對于生態多樣性的保護不會停止。據曹志萍介紹,下一步,北京市將深入開展生態保護監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

      “生物多樣性與經濟發展,二者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王鵬說,北京過去、現在、未來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的發力,原因之一便在于生物資源是地球、人類社會、環境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犧牲自然獲得的高速發展實則會使經濟面臨風險。根據《新自然經濟報告(NNER) II:自然與商業的未來》,全球超過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44萬億美元)依賴于自然及其服務,因此面臨著因自然損失而遭到破壞的風險。對中國來說,風險甚至更高。根據NNER中國深度報告,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5%,即9萬億美元,受到自然損失的潛在威脅。

      與此同時,大自然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根據NNER II,到2030年,在關鍵部門向自然積極的經濟模式過渡可以在全球創造近4億個就業崗位和超過10萬億美元的年商業價值。

      “正是因為有了生物多樣性,有了更適合于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更加可持續的、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才能讓經濟社會獲得長足進步。”王鵬表示,“從長期和宏觀角度來說,生物多樣性其實與城市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富足密切相關。綠色發展環境還有直接的經濟價值,例如有利于地區開展相關的文化旅游事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等。”

      基于這些情況,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可以通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來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可以通過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產業,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此外,還可以通過加強環境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和參與度。“作為一個超大城市,北京應當繼續在保護生態多樣性的同時,尋求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最大公約數’。”張雪峰表示。(作者:金朝力 冉黎黎)

      關鍵詞 北京生物多樣性調查成績單 三年累計記錄6408種各類物種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自然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