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地產 > 正文
      《2023年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大事記》發布 老城保護涌現一批標志性成果
      來源:北京日報 2024-06-10 13:57:36
      6月6日,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及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攜手發布《2023年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大事記》。《大事記》收錄了去年名城保護領域重點事件115條,包括清海軍部舊址實現對社會預約開放、香山公園三處古建院落面向公眾開放等。本市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抓手帶動老城整體保護,形成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進京趕考之路”串珠成線

        在海淀區成府路南側清華園鐵路宿舍1號樓北側,始建于1910年的清華園車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外廊式單層建筑。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抵達北平,清華園車站成為“進京趕考之路”進入北京地區的第一站。

        去年1月,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公布,正陽橋遺址和清華園車站舊址入選。隨后的3月25日,清華園車站舊址“煥顏”亮相并對外開放?!洞笫掠洝分刑岬剑瑥那迦A園車站舊址到頤和園益壽堂,再到中共中央香山駐地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已串珠成線,精彩亮相,成為去年名城保護領域值得關注的重點事件之一。

       清海軍部舊址“創新”開放

        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重點文物的開放展示為市民提供了高品質的文化體驗。去年7月1日起,清海軍部舊址面向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等團體開放預約參觀,這也是本市第一處由中央單位作辦公用途,利用周末非工作日面向社會團體預約開放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舊址歷經滄桑巨變,從清代王府、清末衙署到民國北洋政府、大總統府、執政府等,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由中國社科院辦公使用,見證了百年來的中國近代史、中國革命史。”《大事記》中提到,清海軍部舊址對外開放落實了“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會開放”的要求,成為核心區文物保護利用的示范案例。

        八達嶺夜長城首次在春節期間開放、蒙藏學校舊址暨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開放、密云區入選傳統村落集中連片示范縣、“伍連德故居”實現對外開放、團河行宮開園迎客、“漫步北京”核心區文化探訪路推出……一系列重點事件深入挖掘和展示北京歷史文化價值,凸顯“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

        制度保障持續完善

        2023年,本市印發多項涉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認定與登錄,文物、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持續完善傳承城市文脈的政策體系和制度保障。相關內容也被列入《大事記》中。

        例如,去年3月31日,《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公布實施,首次明確中軸線保護區域范圍邊界,遺產區、緩沖區總面積共51.3平方公里;5月,經市政府批準,國興胡同等513處街巷胡同和天安門廣場等46處片狀地名被列入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11月22日至12月6日,《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規劃》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提出北京歷史文化的主要價值體現在四個方面,即東亞地區早期人地關系的杰出見證、中華文明賡續的千年古都、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首善之都和多元交流開放包容的大國之都。

        《大事記》在附錄中列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名錄。截至2023年12月,北京共有世界文化遺產7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5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57處、歷史建筑1056處/棟、歷史文化街區49片、歷史文化名鎮1處、歷史文化名村5處、古樹名木41865棵。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