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活動主辦方,市科協在支持青少年科技創造活動、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次論壇是市科協促進粵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又一舉措,也是“科創中國”大灣區聯合體指導舉辦的系列科技交流活動之一。“科創中國”大灣區聯合體由市科協發起并成立,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雙區”建設的國家戰略,深入實施中國科協“科創中國”行動計劃,聚集灣區創新要素,促進粵港澳深度合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培養更多科技人才。
孫楠在致辭中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逐步建成數字孿生城市和鵬城自進化智能體。市科協將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大灣區青少年科技賽事,搭建科技創新教育交流平臺,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的科學普及教育,讓青少年把視野投向城市和社會發展,助力深圳數字經濟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張學記以《智能生物傳感研究進展》為主題發表演講。他提出,智能生物傳感技術是一個交叉學科,把物理信息、化學信息、生物信息、環境信息、身份信息集合起來,通過5G、WiFi等信號轉化和AI數據處理,具有自我學習、自我修復、自我校正、自我決策功能。同時,可應用在國家安全、環境監測、疾病治療、健康管理等智慧城市場景。智能生物傳感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將人類的感覺、思維等數字化。
王水發以《新時代“雙減”的緣由和路徑》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表示,今后社會的發展走向數字化、智能化,教育要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賦能學生終身發展。當前,學校和社會合力落實“雙減”政策,發展學生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出有科學精神、有人文情懷、有創新意識、有實踐能力的智慧學生。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應當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和諧共存、協調發展。
在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實踐促進會的執行會長向開兵主持的嘉賓對話環節中,劉科院士、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等嘉賓圍繞如何推動深圳城市及校園智慧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論壇面向深圳市中小學生,征集智慧城市/智慧校園相關領域論文及創新項目,組織有關科技及教育領域專家進行評審評獎,搭建了青少年面對面交流、思想碰撞、經驗分享和實踐交流平臺。論壇共征集了71家學校的209組作品,評選出20組作品并頒發最佳學術論文、最具創新項目以及杰出作品獎等獎項,20支獲獎隊伍將代表深圳線上參加8月5日—6日在香港舉辦的第二屆CAFEA青少年智慧城市論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