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得獎人陳一丹博士表示,“通過互聯網的公益平臺連接更多的人,讓愛心匯聚,讓善行成果 ,這是科技給社會帶來的正向推動,特別是中國互聯網公益在世界上取得了獨特而矚目的成就,值得我們每一個華人為之自豪。”第17屆.2022愛心獎得獎人包括:內地周秉德、邢戎;香港地區康典、蔣麗萍;臺灣地區陳進財、陳奇峯;新加坡卓順發,他/她皆在各自的領域奉行公益、揮灑大愛。獲獎名單揭曉后,鳳凰衛視及全球華人媒體熱烈廣泛報導。
由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UA亞洲聯合財務主辦,鳳凰衛視協辦及制作,北京東西方慈善論壇、香港陳守仁基金會、許曉暉紀念基金、臺灣吳修齊公益基金會、吳俊杰公益基金會、現代財經基金會、臺北科技大學校友總會協辦的“第17屆?2022愛心獎頒獎典禮”,12月11日(星期日)下午4時在香港主會場鳳凰衛視大埔總部、北京鳳凰中心分會場同步舉行。典禮節目將于2022年12月24日(星期六)晚10時于鳳凰衛視中文臺、歐洲臺、美洲臺、鳳凰網、鳳凰秀以及海內外平臺鳳凰官方賬號首播,12月25日(星期日)晚8時在香港臺播出。
典禮邀請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四川省玉階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朱新華、《中國慈善家》雜志社社長/中新凱悅傳媒集團董事長呂振亞、中新社黨委副書記盧遠建、通鼎互聯北京公司總經理陳飛、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基金會理事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海鷹、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東西方慈善論壇執行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慶泓、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臺灣事務部部長張強、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主席王茂林、陳守仁基金會創辦人陳守仁、聯泰集團行政總裁陳亨利、陳趙滿菊伉儷、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副主席林俊杰、李嘉音、劉李麗珉、智行基金會創辦人杜聰及許曉暉紀念基金創辦人翟普等貴賓出席,攜手傳揚愛心。
王振耀院長在致辭中表示,“今天,全球華人有8名慈善楷模榮登愛心獎大榜,出席第17屆愛心獎頒獎典禮,以接受社會致敬,享受華人善行史上又一載入史冊的榮耀。這些大愛善行,歷史將會永遠傳頌您們卓著的善行善舉!
周秉德大姐:我要特別祝賀您,在愛心獎達到106位之際,您恰巧排位100名!
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有賴無數仁人志士秉承家國情懷,修齊治平,勇于擔當,以智慧與奉獻回饋社會,從而鑄就高質量發展的宏大格局!本屆8位愛心獎的獲得者,以他們的卓越品行,引領民族復興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潮流,確實為華人善行的楷模!”
愛心獎終選委員會梁愛詩主席在賀辭中表示,“愛心獎自2006年創辦以來,從香港啟航,延伸至臺灣、內地、全球華人,每歷經五年就飛躍式蛻變,無論是慈善公益領域、參選人涵蓋地區、得獎人認受性、獎金金額等皆層遞式倍增,本人忝任終選委員會主席,與有榮焉!
香港疫情封關三年來,林添茂創辦人年年親自參與甄選、籌辦頒獎典禮、擘畫藍圖,讓是項年度盛會更加發揚光大。得獎人都是名聞遐邇、眾望所歸的大慈善家。本獎歷屆得獎人投入更多資源、開展更多元化的公益項目,讓各相關弱勢族群獲得更廣泛援助。
大愛無疆。謹勖勉歷屆得獎人及愛心獎團隊持續推動全球華人愛心獎,貫徹始終。”
典禮中,鳳凰衛視香港主會場主持人饒祥以、黃橙子、姜聲揚,以及北京分會場主持人田川聲情并茂地輪流介紹每位得獎人投身慈善的歷程,配合臺上熒幕播出的8位得獎人專訪故事短片,彰顯他/她們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
本屆頒獎典禮香港、北京兩地同步舉行,大會以妙曼的舞蹈串連起各環節,更請來來自香港的RedBricks口琴隊演奏歡快的以色列民謠《Hava Nagila》,而精通四種語言、擅長多種樂器的香港新生代歌手陳明憙則演唱《生之靜》這首音頻治療單曲,結合紓緩的旋律,制作成流行曲,為樂迷帶來另類音樂新體驗,贏得現場持續的掌聲。
得獎人的愛心事跡
陳一丹
第17屆得獎人(內地)
中國互聯網公益第一人
騰訊主要創始人之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武漢學院及一丹獎創辦人。1998年共同創辦騰訊公司,擔任首席行政官。2007年,主導騰訊發起成立中國互聯網行業第一家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2009年起,陸續投入20億元人民幣,以「辦學不取回報」的方式捐資創辦武漢學院,開啟中國內地非營利民辦公益大學先河。2016年,捐資25億港幣設立全球教育獎項「一丹獎」。2018年,捐贈騰訊股票成立慈善信托,市值逾40億港幣,聚焦推動教育發展。
陳一丹博士,是愛心獎的第99位得獎人。
周秉德
第17屆得獎人(內地)
鸞鳥播撒大愛
中新社原副社長,北京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創始會長。2016年創辦基金會,秉承周恩來總理「懷慈善之恒心,獻福祉于民眾」的使命,繼承和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遺志,助學濟困、風范傳承、民心相通,如鸞鳥般將大愛播撒人間。
數年來,親自率隊前赴貴州等地助力脫貧、帶領醫療隊義診、為「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助學及醫療設備幫扶等公益活動,賡續紅色血脈,走進學校、企業、鄉村開展紅色文化主題講座,累計受惠群眾數萬。
周秉德會長,是愛心獎的第100位得獎人,是歷史的巧合,深具特殊歷史因緣。
邢戎
第17屆得獎人(內地)
專業撫育弱勢童
放棄國外高薪職位,回國創辦北京春暉博愛公益基金會,接棒美國半邊天基金會的孤殘兒童公益事業,實現「中國人照顧自己的孤殘兒童」的心愿。帶著公益初心和專業,關懷最弱勢兒童,將國際先進教育撫育理念帶進119家兒童福利院、67個村莊,20多萬兒童受益。
她在一線調研過程中,體會這些兒童的困苦,創建春暉媽媽、春暉關愛之家、春暉守望項目,撫慰孩子受傷的心靈,為其營造滋養型成長環境,助其提升自信,十多年來堅持兒童利益最大化。
陳進財
第17屆得獎人(臺灣地區)
永續助人企業家
長穩社福慈善基金會創辦人,穩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總裁。「關懷社會」、「人才培育」與「環境保護」是他關懷社會的三大主軸。他領導的企業重視永續經營、致力節能減碳及減廢創新,集團旗下的穩懋半導體自2017年起,全面檢視并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在追求企業成長的同時,積極貢獻社會,透過公益及資源傳遞,關懷弱勢。擔任工總常務理事期間多所建言,對社會的關懷和奉獻,極獲民眾肯定,足堪兩岸慈善家和企業家的表率。
陳奇峯
第17屆得獎人(臺灣地區)
黑白郎君助殘
身障醫師,外號「黑白郎君」,白天「披白袍」醫病救人,晚上「變黑手」幫忙搬運輔具、準備器材或修理手搖自行車。這位簡樸的醫師從事社會公益服務25年,十多萬戶殘疾家庭受惠:辦理電腦研習營、為特殊教育學生開辦音樂治療、捐款助殘疾家庭免費健檢、巡回主講障礙者的健康照護、捐贈手搖車,啟動全球首創無障礙自行車公益服務系統;每周開辦科技手搖車療育、無障礙水適能、運動旅游、生態走讀、志工培育及改善無障礙運動休閑環境。
康典
第17屆得獎人(香港地區)
普惠百萬師生
2001年香港慈善機構桂馨基金會創辦人、2008年北京桂馨慈善基金會發起人。自上世紀90年代起,資助家境貧困的鄉村孩子求學。借助公益慈善的力量改善鄉村兒童教育環境,實現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先后捐贈、募款逾1億元人民幣,建書屋、科學實驗室、助學金和教師獎勵,幫助鄉村老師和學生實現人生夢想。在內地中西部79個縣,實施972個項目,惠及250多萬師生。有9565人次志愿者貢獻130萬個小時志愿服務,使公益項目的質量和成果得到保證,并可持續發展。
蔣麗萍
第17屆得獎人(香港地區)
關愛留守長幼
自小受父親——香港慈善工業家蔣震博士積極為善及愛國情懷熏陶,于2013年創立「愛基金」,負責籌募善款、資助及策劃工作。親身走訪內地十八省市,與農村單位合作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及老人服務;支持培訓內地過萬名義工,服務困境家庭;每年提供逾千名助學金給內地貧困學生;幫助百間農村小學建「愛學坊」多功能活動室;與香港30多間中小學合作,提供學生領袖優質課程;給1600戶香港基層學生家庭發放疫情失業支持金,每戶3000港元及免費親子輔導課程。
卓順發
第17屆得獎人(海外)
亞洲慈善英雄
2009年,投入856萬港元成立新加坡羅敏娜基金。擔任善濟醫社全職義務執行主席至今14年,該社發揚華族互助優良傳統,以慈悲為懷的崇高宗旨,不分種族、宗教和國籍,為社會大眾提供免費中醫問診、低收費藥物、推拿理療及保健護理服務,讓更多民眾受惠。
汶川地震時,與好友籌辦「溫情無國界,讓愛川流不息」籌款活動,募集5,710萬港元,其后穿梭災區,籌建7所「中新友誼小學」及1座橋梁。2019年獲《福布斯亞洲》雜志評選為亞洲慈善英雄。
本屆承蒙UA亞洲聯合財務有限公司張炳煌、陳守仁基金會、陳趙滿菊、王茂林、劉李麗珉、李嘉音、林俊杰、吳俊杰公益基金會、吳修齊公益基金會、陳睿茂等大力贊助,一并致謝。
愛心獎成立17載,以香港為基地,走向臺灣、內地、全球華人,2025年第20屆起,全世界不分國家、種族、宗教,共選愛心楷模,用愛心把全球慈善家、公益機構連結起來,共融發展。第18屆.2023愛心獎即將啟動,請大家鼓勵全球華裔慈善家及公益機構踴躍報名參與甄選。
愛心獎最新資料請瀏覽官網:www.compassionaward.org,以及微信、微博和臉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