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K4159次列車即將發車,一位小乘客正朝車窗外比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逸凡/攝
1月14日,焦作車務段焦作車站,后廚人員為加班的客運工作人員送上熱湯面。當日該站在日常開行旅客列車115列的基礎上,加開臨客列車4列。邱晶 張卓群/攝影報道" style="">
1月14日,北京朝陽站,旅客拖著行李箱準備進站乘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1月14日,北京朝陽站候車大廳,一位年輕的旅客背著滑雪板進站準備乘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1月13日,從北京開往南昌的G893次列車上,黃女士和女兒一起看視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田嘉碩/攝
1月14日,北京地鐵3號線朝陽站,旅客下車準備去高鐵朝陽站乘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編者按:春運,是一年中最溫暖的遷徙,也是中國社會獨特的年度記憶,更是一場穿越時光與距離的情感回歸。從高鐵疾馳到綠皮車慢行,從繁忙的車站到偏遠的小站,這場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每年都演繹著無數溫情與感動。
為了將這幅宏大的畫卷呈現得更加真實、鮮活,2025年春運首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奔赴祖國東西南北,以腳丈量歸途,用文字和鏡頭還原每一個溫情的瞬間,直擊春運現場的繁忙與溫暖。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視角,一起感受春運首日的脈動,聆聽那一份份歸家的心聲,尋找春運背后那份流動的溫暖與不變的情懷。
——————————
廣州:關愛所有“返鄉的人”
“以前回去是開著摩托車,后來買了輛皮卡車,現在是開小轎車,但他們對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周永福對“情暖驛站”情有獨鐘,源自10多年來自己的返鄉經歷。從返鄉摩騎的“免費加油”,到“愛心大巴”,到現在關愛每個在路上的人,周永福見到加油站,常會進去,喝杯姜茶,歇個腳。
黃茅海跨海通道和深中通道開通后,江門到珠海、深圳都不到一個小時了。“像我這種‘泥腿子’,也能通過努力獲得更大的發展。”今年春節,周永福回廣東江門新會老家過年。
1月14日,中國石化“情暖驛站”大型春節公益活動啟動。在全國啟動儀式主會場——廣東佛山龍山加能站,上百名“返鄉摩騎”正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有序排隊,等待免費加油和派送的返鄉禮包,隨后將踏上返鄉之路。
今年“情暖驛站”將原有服務升級為“3+10+X”免費服務,覆蓋重點關懷春運返鄉人群(自駕及搭乘客車人員)、卡車司機、返鄉摩騎三類群體。當天,中國石化“情暖驛站”同步啟動春運志愿者上崗儀式,將有超過3萬名志愿者駐守在中國石化加能站開展志愿服務。“‘情暖驛站’已成為關愛春運返鄉人員的志愿服務陣地,匯聚社會各界愛心力量,為平安春運、溫暖春運注入‘青春暖流’。”共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陸秀興說。
當天9:25,在廣州白云機場,南航CZ3803航班從廣州白云機場騰空而起,飛往浙江杭州,這是南航C919國產大飛機執行的春運首班航班。春運首日,中國南方航空3架C919國產大飛機全部投入春運,執行廣州往返杭州、上海虹橋、海口、成都天府機場4條航線的10個航班,承運旅客1200余人次。
10:30,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南航值機柜臺前,乘坐由國產大飛機執飛的CZ6786廣州-海口的春運旅客,拿著“南航C919春運首秀”“國產大飛機溫暖回家路”手舉牌拍照留念,開心紀念首次在春運期間乘坐C919大飛機出行的美好瞬間。
“我們現場工作人員經常遇到很多飛友旅客,感受到大家對于國產大飛機還是很自豪、很期待的。”南航地服部值班主任嚴順康說。為了答好春運考卷,南航C919機隊選派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飛行教員擔任帶隊機長,每架航班均配備3名專業機組人員,自主研發的中國民航首個飛機健康監控系統——南航天瞳系統,能實時監測飛機技術狀況和運行狀態,大大提高國產大飛機的運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林潔)
——————————
北京:新春里放飛的夢想
1月13日晚,K4159次列車靜靜停靠在北京西站。站臺上,挑著行李的劉竹林正在找自己的車廂和座位。擔子前面放著他最值錢的家當——一臺暖風機,底下墊著為數不多的衣物,擔子后面是他的被褥。劉竹林是家里的頂梁柱,在北京務工近30年,如今妻子在家里帶小孫子,他說再干兩年也不干了,希望年過30歲的大兒子能早日結婚,了卻他一樁心愿。
提前上車找到座位的大三學生單傳江正和室友視頻聊天。單傳江說,去年他在北京實習到年三十才返程,今年提前回安徽是為了給女友過生日。“2025年我要一個月掙到1萬塊,攢錢娶她!”小單大聲喊出自己的新年愿望,視頻那頭的室友一臉“姨母笑”。
1月14日0:02,K4159次列車緩緩駛出北京西站,2025年春運北京地區的首趟旅客列車正式啟程。北京西站副站長李超介紹說,今年春運北京西站預計發送旅客522.9萬人次。
“你回來我們都很開心呀,大家都想去接你!”1月14日,在北京西站候車室內,劉女士正在與家人視頻通話,視頻那頭的弟弟和弟妹想快點到車站接到她,劉女士今年回家最重要的事是陪年近八旬的老媽,常年在外務工的她已經五六年沒見到過媽媽了。
“一想到回家我就激動得不行,我已7年沒在家過年了。”在北京務工的鄭阿姨一提起回家,嘴角就止不住地上揚。記者問起鄭阿姨今年回家最期待的事時,她說:“今年過年回家我有秘密的事要辦。”原來,鄭阿姨的丈夫馬上就60歲了,她要回家好好陪他過個生日。
列車晝夜前行的背后離不開鐵路人的堅守。
在K4159次列車上,記者遇到了正在巡查的懷柔北機務段科長李巖。57歲的李巖是老鐵路人,今年春運是他親歷的第40個春運,也是他倒數第三個春運。這些年,李巖見證了列車時速從35公里到350公里的飛速發展,他深深地為自己的工作驕傲,為中國鐵路自豪。
凌晨2:00,李巖帶著徒弟陶宏偉再次開始巡視,他們要在列車抵達衡水站前再檢查一遍工作,并叮囑列車員注意時間,提醒旅客前方到站。25歲的陶宏偉是懷柔北機務段的副司機,今天擔任K4159次的見習列車長。因為異地,他去年和在山西工作的女友分了手,“沒有原則問題,就是現實因素,沒辦法。”新的一年小陶想從副司機考到司機,還要尋找到雙向奔赴的愛情。(楊逸凡 賈凱迪 李琪)
——————————
蘭州:讓回家路更有“人情味”
回家的路,是最美的風景。此刻,縱橫交錯的交通路網,不再是冰冷的軌道,而是游子心底滾燙的情感經緯。春運大幕拉開,每個人都懷揣著對家的眷戀,化作浪潮中急切歸巢的飛鳥,奔赴一場溫暖和幸福的盛大重逢。
1月14日8時,蘭州西站候車大廳,旅客耿新民和妻子拉著行李箱帶著一雙兒女,滿載著一年的收獲和提前置辦好的年貨,登上G430次列車,準備回老家沈陽。
耿新民一家在甘肅蘭州市安寧區大學城經營著一家餐飲店和飲料店,“去年過年沒有回家,今年回去比較早,很想念父母,所以買了最早的一班動車票,趕著回家過小年。”耿新民說。
2025年春運,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預計發送旅客1040萬人次,較2024年增長5.1%,這也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春運發送旅客首次突破千萬人次。
“每年春運,老年人和兒童是全社會最關注的兩個出行群體,我們通過開辟重點旅客服務窗口、綠色通道和服務專區和‘一對一’專屬預約,保留使用現金售票窗口,優先購下鋪車票,免費提供輪椅等輔助器械等服務,強化‘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蘭州西站黨總支書記白玉玲說,希望這些舉措能讓春運回家路更有“人情味”。
來自甘肅張掖的王慶梅第一次帶著孩子乘坐動車,作為一個“新手媽媽”,“以前都是一個人坐車,也沒有關注車站哺乳室和這方面的需求,今天第一次來,(哺乳室)里面私密、干凈,還有醫院的護士幫我照顧孩子,讓我特別感動。”
今年春運,蘭州西站和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兩家全國文明單位攜手共同建立“馨路媽媽服務崗”,免費提供兒童臨時看護、輔助育兒哺乳、突發疾病幫扶救助等。
在車站進站口,有旅客憑“卡”就能進站接送親友。“我是來接父親,他剛在西安做了腿部手術,行走不是很方便。”家住蘭州的馬毅宏手中拿著一張“愛心服務接力卡”,上面標注著身份證號、時間、車次、進站事由等信息。
“‘愛心卡’實際上代替了以前站臺票的功能,老幼病殘孕五類重點旅客親屬需要接送站,只要表明合理需求,車站工作人員會視情況發放卡片。”蘭州西站客運員梁燕說,無陪同重點旅客,車站工作人員也會主動搭把手。出站口會回收卡片,落實服務閉環,既保證了車站秩序,也讓服務更加靈活更加貼心也更有“人情味”。(馬富春)
——————————
哈爾濱:在冰天雪地中保旅客平安出行
春運首日,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黑龍江省文聯開展“萬福迎春”公益活動,來自黑龍江省內的多位書法名家現場揮毫潑墨,為準備返鄉過年的旅客書寫春聯。
拿到一副春聯,準備返回黑龍江省方正縣過年的張立帆很高興。“正好拿著這副春聯回家。”張立帆說,自己常年在大連打工,盡管收入不低,但工作很忙,一年只能回一趟家,今年特意早點回家過年。
在哈爾濱火車站南北兩側的安檢口,記者看到,旅客們正有序排隊通過安檢。“春運期間,旅客攜帶的行李物品較多,我們的安檢工作也更加細致。除了常規的安檢項目,我們還會對一些特殊物品進行重點檢查,確保旅客的出行安全。”安檢工作人員說。
哈爾濱火車站副站長劉春偉介紹,為應對春運客流高峰,車站增加了臨時售票窗口和自助取票機,方便旅客購票取票。同時加強候車區的清潔和消毒工作,確保旅客在干凈舒適的環境中候車。此外,車站還增派了客運人員和志愿者,為旅客提供咨詢、引導和幫扶。
在哈爾濱火車站,來自黑龍江省內多所高校的志愿者正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在售票廳、安檢口、服務臺、檢票口等18處志愿服務點,為旅客提供出行引導等服務。同時,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團委培訓了115名鐵路青年志愿者,為中外旅客提供全流程服務,特別是保障適老化、脫網人群等特殊群體的服務。
為了保障第九屆亞冬會的運輸需求,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安排哈爾濱至亞布力西站間動車組增開至51列,開行賽事區域點對點動車組、普速列車,首次增開北京至亞布力南站“Z”字頭列車,方便全國各地旅客換乘到達。部分復興號動車組進行改造升級,改造后每組動車組最多可存放36個滑雪器材包。哈爾濱至亞布力南冰雪旅拍主題列車、哈爾濱至漠河“非遺”民族文化主題列車、齊齊哈爾至滿洲里“列車大集”主題列車,也將在春運期間陸續開行。(沈柏鋒 見習記者 夏烯然 實習生 申玉萍 錢燕琳 王寧)
——————————
上海:帶上“熱氣騰騰”的年味兒回家
對于00后泥塑師萱萱來說,泥塑是她從小耳濡目染的手藝,也是她在外務工謀生的手段。“我想車站里這些來來往往的人都踏上了歸家的旅途,今年應該是掙到錢了吧……希望我明年也能掙夠錢,回家過春節。”她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期待。
1月14日是春運首日,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的候車大廳,寫對聯、捏泥塑、畫糖人等傳統民俗活動火熱開展,匆匆趕路的旅客也紛紛駐足,想帶一份“熱氣騰騰”的年味兒回家。看著旅客拿著自己捏好的泥塑踏上返鄉路,萱萱說:“泥塑對我來說代表著‘團圓’,希望大家都能把這份美好的寓意帶回家。”
記者從鐵路上海站獲悉,2025年鐵路上海站春運期間預計發送旅客超1600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超4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13%,創歷史新高。鐵路上海虹橋站值班站長楊駿華介紹,今年春運相對較早,學生流、探親流、務工流和旅游流交織疊加,旅客出行意愿較往年更為強烈。
“為了給旅客提供更舒適便利的乘車體驗,鐵路上海站四大站區‘心尚’服務工作室煥新亮相,精心規劃重點旅客候車區、兒童游樂區、母嬰室等專屬功能區;此外,安檢還增設了急客進站通道,為老幼病殘孕等重點旅客、距離開車時間不足15分鐘的急客提供優先驗證、優先安檢服務。”楊駿華說,今年是他值守的第十五個春運,每個春運對他來說都各有不同,但不變的是守護旅客歸途的心。
為了應對高峰客流,鐵路上海站通過長三角鐵路“小甜橙”志愿服務聯盟招募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以及上海大學等高校的志愿者147人。來自上海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顧孫濤就是“小甜橙”之一。作為上海本地人,他從未經歷過春運的大潮,卻一直對春運有一種“向往”。
“春運是中國人獨有的特殊時刻,能幫助更多著急回家的旅客順利踏上歸途,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和價值。”顧孫濤說。(王一迪)
——————————
南昌:“一碗好飯” 溫暖歸心
“沒想到餐車上的京醬肉絲能做得這么正宗,非常下飯!”1月14日,在南昌開往北京西的T147次列車上,來自河北保定的江西中醫藥大學研一學生王潤說。
今年春運,為了讓旅客們在旅途中能吃到家鄉的味道,滿足旅客多樣化個性化旅行餐飲服務需求,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客運段在多趟普速列車上推出“一碗好飯”系列餐飲服務,覆蓋T147次、T168次、K1454次等列車,每日用餐人數高達800多人次。各趟列車結合線路、季節特點,動態調整菜單和餐食供應,為旅客提供多樣化的就餐選擇,讓旅客暖心又暖胃。
“餐飲服務是旅客出行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做好鐵路旅客餐飲提質工作,南昌客運段在今年春運中努力提升普速列車餐飲質量,精選食材用料、科學營養搭配,積極探索嘗試具有地域特色和季節特點的餐食。”南昌客運段段長熊鵬說。
T147次列車從南昌開往北京西,旅客的口味也大相徑庭。南北口味的差異給餐車的廚師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江西的旅客愛吃辣菜,北方的旅客肯定不行,‘一碗好飯’要做好,可不容易。”餐車廚師夏國順說,他們從2024年11月就開始琢磨菜譜,“主要是依照南北旅客的口味偏好和季節變化制定,在車上也跟旅客進行了溝通了解。今年1月初,特色餐食就開始逐步上線,目前已經更新了10多個品種的菜式,后期也會根據旅客就餐后的反饋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
西紅柿炒蛋、辣椒炒肉、蓮花血鴨……酸甜辣咸、清淡濃烈,菜肴還沒有出鍋,從廚房飄出來的香氣,就勾起了旅客的食欲,T147次列車還推出了營養均衡的兒童餐。“一碗好飯”系列餐飲服務從1月初上線以來,每天用餐人數有200余人。
“旅客們上了車,我們就得負責提供好的餐食,希望這‘一碗好飯’能給大家帶去美好的旅途體驗。”夏國順笑著說,自己干了一輩子的餐車廚師,最開心的事就是看見餐車里坐著滿滿的用餐旅客,聽著旅客們對飯菜的贊許,干起活來更有勁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