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月20日,山東德州市武城縣武城鎮的的種糧大戶朱美枝專門留出了一筆費用,用來為今年1630畝地繳納“保險+期貨”玉米價格保險。
去年9月,為提高玉米收入的抗風險能力,朱美枝為1400畝玉米購買了期限3個月的玉米價格保險,每畝支付保費18元。在保險期內,玉米價格低于保險合同約定的目標價格,觸發了理賠條件。今年1月3日,朱美枝收到了太平洋財險武城支公司以每畝30元支付的賠付額,共計4.2萬元。
“去年下半年玉米價格下跌,對我們種植戶來說十分不利。有了這個保險,可以提前鎖定玉米的價格。為我們的基本收入提供了保障,真的很感謝這個項目?!敝烀乐φf,今年她打算為1630畝玉米投保。
武城縣是產糧大縣,玉米為縣里的主要農作物之一,關系到全縣數萬農戶的實際收入。為提高農戶的抗風險能力,2022年7月,武城縣政府和太平洋財險武城支公司、期貨公司共同推出了“保險+期貨”玉米價格保險。
“農戶購買此保險,將風險轉移給我們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通過向期貨公司購買場外期權,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實現幫助農戶鎖定玉米價格的目的。”太平洋財險武城支公司經理陳樹海介紹,“保險+期貨”玉米價格保險約定玉米目標價格為2.765元/公斤,保險期內,玉米價格低于目標價格,保險即可啟動賠付。
保險公司以收取玉米種植戶的保費承接其風險,同時,各級政府、期貨公司的保費補貼,又進一步減輕了農戶的投保壓力。據了解,“保險+期貨”玉米價格保險每畝保費60元,其中政府承擔24元/畝;期貨公司補貼18元/畝,農戶只需自繳18元/畝。
2022年,武城縣“保險+期貨”項目承保面積16.7萬畝,最終,因玉米價格下跌觸發保險責任,每畝賠付30元,共理賠503萬元。
“‘保險+期貨’這一模式在武城已實施了三年,切實提高了種植戶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有效彌補了負面因素帶來的種植損失,實現了種植戶穩收增收?!蔽涑强h財政局局長殷慶利說,3年來,投保面積共計84.9萬畝,賠付金額累積2166萬元。
“武城縣‘保險+期貨’玉米保險為山東首例,該模式在2022年成功入選全球減貧案例,是財政金融融合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具有極強的可復制性,該模式有望在更大范圍內推廣?!蔽涑强h委書記朱恩鶴說。(經濟日報記者王金虎通訊員李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