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運動有助于骨關節損傷盡快恢復 全球熱推薦
      來源: 2023-04-23 13:43:28


      (相關資料圖)

      科普時報訊(記者俞慧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教授呂紅斌,日前在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中發現,力學刺激即運動康復,是骨腱界面損傷最重要的調控因素,有望幫助患者恢復和提高療效,并已初步形成骨腱界面損傷運動康復治療標準。

      人體在運動時主要由骨和肌肉協調完成。肌肉在骨上的附著部位被稱為骨腱界面。骨腱界面是應力集中部位。當機體運動時,這一部位易發生損傷。從臨床上看,這類損傷常發生在肩關節肩袖、膝關節交叉韌帶、跟腱等部位。

      骨腱界面結構復雜,損傷后修復困難且易造成二次損傷,導致患者運動功能受限。促進骨腱界面損傷的快速優質愈合,是幫助患者盡早恢復的關鍵,也是運動醫學界亟須解決的難題。目前,運動康復是治療骨腱界面損傷的重要方式。我國不同醫院的運動康復方案各有差異,尚未形成骨腱界面損傷運動康復治療的統一標準。

      為解決這一運動康復問題,呂紅斌科研團隊通過研究骨腱界面的梯度漸變結構,發現損傷后梯度結構破壞難以再生,而不同形式的力學刺激,對促進骨腱界面損傷后梯度結構恢復的作用各不相同。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向臨床醫生及患者傳輸科學的運動康復理念。同時,呂紅斌科研團隊還開發了一系列骨腱界面修復移植物,可為未來臨床治療骨腱界面損傷性疾病提供新方法。

      呂紅斌表示,盡管科研團隊在力學和神經調控骨腱界面損傷修復的作用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但更深層次的機理還有待挖掘,如對力學響應干細胞的鑒定、外周損傷中樞調控機理解析等。

      呂紅斌透露,近期,科研團隊發現了骨腱界面中存在一種特殊干細胞,能對不同力學刺激作出響應,同時將持續研究大腦和外周骨腱界面的交流機理,為骨腱界面損傷修復中可能存在的中樞—外周調控機理提供理論依據。

      此項科研成果部分入選《2022年中國運動醫學臨床新進展年度盤點》。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