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4月24日上午,中國繪制的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首次發布。業內專家表示,這將為開展火星探測工程和火星科學研究提供質量更好的基礎底圖。天問一號任務獲取的包括影像圖在內的一批科學探測數據,將為人類深入認知火星作出中國貢獻。
14757幅圖像拼接完成 空間分辨率76米
(資料圖片)
本次發布的空間分辨率為76米的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包括按照制圖標準分別制作的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魯賓遜投影圖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是由天問一號環繞器的中分辨率相機獲取的14757幅影像數據制作而成,可以了解火星表面最基本最典型地形和地貌的特征等。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副總設計師 李春來:我們火星上一個最典型的地貌就是奧林波斯山,直徑大約有600公里,它離附近的亞馬遜平原的高度大概有22公里高,這也是太陽系里面最大的一個火山機構。還可以看到火星上的一個最大的傷疤——水手谷,它的長度達到了4500公里長,寬度大約最寬的地方有600公里寬,深度最深的地方有8公里深。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希臘盆地的影像,看到我們祝融號的著陸區。
選擇最近軌道點成像 重疊率15%以內
為了高精度準確拼接確保地理信息準確和色彩度真實等,首先,在距離火星地面最近軌道點成像,相鄰兩軌圖像的重疊率需控制在15%。
通過礦物光譜儀對圖像顏色進行校準
通過天問一號環繞器搭載的礦物光譜儀的數據,對圖像的顏色進行校準,最后校正圖像位置誤差,確保拼接的地方沒有縫隙也沒有重疊。
提取千萬校正點 獲取帶地理坐標無縫拼接圖像
科研人員在拼縫區域提取1700多萬個校正點,通過對比相同的地點進行校正,獲取到一個帶有地理坐標且無縫拼接的圖像。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總設計師 張榮橋:我們要保證相鄰的兩軌之間獲得的圖像,不能有縫隙。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 任鑫:(環繞器)上面搭了一個礦物光譜儀,可以恢復出來火星表面的真實顏色,我們用真實顏色作為參考,把中分相機的顏色進行標定,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比較真實的顏色,也就是說真彩色的圖像。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總設計師 張榮橋:我們有了自己的全火星的彩色影像圖,我想不僅僅是為我們國家后續開展火星探測工程和科學研究,同時也是為世界同行開展火星探測工程,以及開展火星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質量更好的基礎底圖。
專家:對研究地球演化進程等具有借鑒作用
專家表示,火星全球影像圖對于研究地球的演化進程等具有借鑒作用。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副總設計師 李春來:通過火星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地球往哪個方向走,然后對于我們地球的演化的進程應該有很好的一個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