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中國國有企業管理和資本運作領域的傳奇人物,曾主持華潤變革、中糧轉型、“兩化”重組,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掌舵過4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企業家。如今,卸任中國中化黨組書記、董事長后,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他帶著自己一輩子的管理筆記——《五步組合論》來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師生們共議“管理”。
(相關資料圖)
翻開寧高寧的履歷,無論是華潤、中糧還是中國中化,都與“國有企業”這四個字密不可分,因此在北大國發院現場的討論話題,也離不開“國有企業”。
“面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應該如何參與競爭?”一位北大校友提問。
“在討論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問題時,我覺得沒有必要刻意去區分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寧高寧回答。他認為,在這個問題上,過分拿所有制來說事的人屬于既不懂企業,也不懂國際企業,更不懂中國企業的改革深度。
寧高寧指出,世界上依然有很多表現出色的企業并不是完全依靠“私人”。比如美國很多跨國公司的企業家幾乎都不掌握公司股權,又比如新加坡、北歐、德國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很多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這些非私有制的企業做得好,是因為他們找到了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方法,中國發展好的國有企業也是同理。像中糧、華潤這些企業,都是100%遵守國有企業管理規定,按照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執行,才獲得今天的成就。”
在寧高寧看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談論企業發展和競爭力就要把目光放在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這個大背景下。“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走到今天自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經濟模式,其中也少不了獨特的管理方法。因此,這片土地上的企業競爭力就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力’,而不是什么國有企業或者民營企業的競爭力。”
中國企業要獲得競爭力應該怎么做?寧高寧表示,一是看效率,二是看創新,這是企業的本質。“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只有做到這兩個,才能獲得競爭力。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其中優秀的企業家都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會‘不怕犧牲’,就是可以忍受很多的壓力和打擊。特質都是一樣的。”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本文作者:張煜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