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盤,A股繼續慣性回落,創業板指創出年內新低,上證50指數、深證成指亦逼近年內最低點。
盤面上,央國企股表現抗跌,石油、銀行、保險、電力等央國企占主體的板塊逆勢走強,鋰礦、新冠藥、旅游、6G概念等板塊跌幅居前。兩市個股跌多漲少,超4200只個股下跌,北上資金凈流出51.04億元。
央國企逆勢護盤
(相關資料圖)
央國企股近來頻頻走強,今日在石油股帶領下再度逆勢護盤。
早間,石油板塊指數一度大漲逾3%,創2018年1月以來5年多新高,三桶油集體上攻,其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雙雙創出4年多來新高。
銀行、保險早盤均漲逾1%,板塊內所有個股飄紅;船舶、交通設施、電力、央企改革等相關板塊亦逆勢活躍。
2023年開啟了國企改革新階段,政策利好不斷。近期,國資委主任張玉卓提出“一個目標、兩個途徑、三個作用”。深改委會議、“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名單擴容等涉及國企改革的事項不斷推進,旨在更好助力國企完成新時代的使命任務,市場普遍對未來央國企實現價值提升抱有極高的預期。
另外,隨著注冊制全面實施,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央國企上市公司價值日漸凸顯。
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上證央企指數市盈率約為7倍左右,處于歷史低位,大大低于上證指數約13倍、深成指約26倍的平均市盈率。
央國企成長穩定性在弱勢中也盡顯優勢。據統計,截至上周末,已有193家央企、313家地方國企披露年報,合計實現營收約35.39萬億元,凈利潤3.39萬億元,同比分別提升7.55%和5.21%。
并且,增長勢頭繼續遞延到今年。中國移動、貴州茅臺兩家新舊“股王”一季度分別“豪賺”280.67億元、205.2億元,遠超第三位的寧德時代(98.22億元)。此外,中國電信、中遠???、萬華化學、保利發展等一季度盈利規模也均超25億元。
而大手筆現金分紅更是凸顯央國企的價值,目前公布2022年年報的央國企絕大部分都披露擬實施年度現金分紅。
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央國企累計現金分紅總額約1.33萬億元,22家公司分紅金額超百億元,工商銀行分紅金額達到1081.69億元,中國神華分紅比例達72.8%。
中金公司表示,央國企有望在政策引導和支持下對自身成長性、治理機制和信息交流等問題妥善優化,壓制估值的因素若能得到逐步化解,當前的偏低估值現象有望繼續修復,并帶來較好的相對收益。
業績風險進入高發期
年報、一季報披露進入倒計時,而根據歷史經驗,業績差或大幅變臉的公司往往會集中在最后期限披露,這也是業績地雷集中爆發,市場風險集中釋放的時期。今日大量績差和變臉公司股價跌停,這種風險或在未來幾日會繼續釋放。
榮旗科技今日正式上市交易,可上市與業績變臉同步進行。在剛剛2022年度實現歷史最佳盈利6744萬元后,今年一季度榮旗科技虧損逾649萬元。
受業績變臉影響,榮旗科技開盤即破發,低開逾16%,并繼續走低,盤中最多跌逾21%。按最低價56.78元計算,投資者每一中簽虧損7550元。
公開資料顯示,榮旗科技主要從事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重點面向智能制造中檢測和組裝工序提供自主研發的智能檢測、組裝裝備,能夠為客戶提供從單功能裝備到成套生產線的智能裝備整體解決方案;并且能夠為客戶提供持續的智能裝備改造升級服務,實現產線柔性生產和功能、流程的持續優化。
近年來,榮旗科技選擇智能制造發展最快的消費電子行業作為重點市場,在視覺檢測、功能檢測等檢測工藝環節實現了重大突破,占據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現已成為蘋果、亞馬遜產業鏈的重要設備供應商,并為華為、谷歌等品牌提供智能裝備。
東吳證券在上市保薦書中解釋業績變臉原因為,近三年,榮旗科技下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8.99%、94.88%和68.73%,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波動特點,而相關期間費用在年度內較為均衡地發生。因此,可能造成公司第一季度、半年度或者第三季度出現季節性虧損或盈利較低的情形,公司經營業績存在季節性波動風險。
除了榮旗科技外,長遠鋰科、佩蒂股份、拓斯達、智萊科技等一季報驟降或虧損的公司股價今日紛紛重挫。
(來源: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