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郭雨欣(湖南大學)
4月24日晚間,有網友曬出浙江臺州一酒店推出的“大廳睡沙發”房型。記者致電該酒店,前臺工作人員稱,該房型已下架,后續應該也不會推出了。根據產品簡介,這一住宿產品原價189元,優惠后為99元,包含一張0.8米沙發床,1人入住,可用面積為20平方米。此外,該產品贈送雙人夜宵小吃一份,無早餐,預訂后不可取消。(4月25日 紅星新聞)
針對這一現象,輿論場上眾說紛紜。有的網友對此表示反對,認為:“出去玩睡大廳還不如在家躺著香。”有網友給出了建議,例如在麥當勞或者網吧坐一晚上,比99元還便宜。也有一批網友認為存在即合理,五一假期客房供不應求,商家有供給游客有需求,“睡大廳”套餐的出現也無可厚非。
的確,從商家口中的“有個別人真的預訂了”不難看出,“五一旅游熱”使得相關行業需求量激增,出現了市場上需求遠超供給的情況。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五一假期是一年之中少有的能在繁重的學業和工作壓力下“駐足喘息”的機會,其珍貴性遠遠大于供不應求所帶來的代價。因此,人們面對一些純粹為了假期而“創新”的產品套餐與現象,也會出于對出游機會的珍惜而“妥協”。該事件中的“99元大廳睡沙發”正是商家抓住了需求過剩這一因素和民眾愿意妥協而催生出的產物。
然而,這一看似合理的買賣,卻給市場亂象的滋生提供了溫床,一時的“妥協”也可能造就將來無限的“妥協”。單就法律法規方面來說,根據我國有關規定,酒店、賓館經營者不得將非經營用空間出售給消費者。像前幾年考研期間,向考生出售“辦公間”“沙發房”等也因明顯違背相關規定而逐漸被取締。
除此之外,公共大廳沒有擋板等保護私密性的措施,使得產品呈現出“半私人化”的特點。但正是這種“半私人化”,不僅影響到本身住在房間里的房客在公共場合的活動,擠占了其原本擁有的消費者權利空間,購買該產品的顧客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與此同時,當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時候,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競相效仿,使得“妥協”越來越無下限。再極端一點,“59元睡地板,39元睡廁所”或許不再是調侃的話語。
撇開住宿這一行為,回歸到目的本身,與大學生“特種兵旅游”不同,大學生旅游緊湊的行程安排是“發泄式享受”,吶喊的是“對青春的不妥協”。但因為供不應求而進行“妥協式”消費,是否背離為了輕松為了享受而去旅游的初衷呢?
誠然,這件事情最該反思的絕對不是消費者們,而是售出此類產品的商家們。在市場加強監管的同時,我們應當做到的,就是積極行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商家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而不是讓他們鉆了“妥協”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