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雖不像其他急性疾病,發病后有較高的致死率,但其致殘率較高,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截癱或四肢癱瘓,比如肢體運動障礙、大小便失禁及其他并發癥,持續終生,嚴重影響生活。”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臨床對慢性脊髓患者治療的藥物種類較少,現有的治療手段更多試圖幫助患者功能重建。
比如利用支架、干細胞等醫學技術對陳舊性脊髓損傷進行治療;對于脊髓未完全損傷患者,運用脊髓硬外膜電刺激等方法,改善肌張力、疼痛等問題,以進一步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對于大小便失禁等患者,采用骶神經電刺激術,以改善病情。
研究表明,脊髓損傷、腦損傷等原發性損傷通常在2天內會發展成為繼發性損傷,而繼發性損傷是造成患者后遺癥的重要因素。
【資料圖】
“繼發性損傷往往是由早期炎癥因子的釋放導致,早期的預防、減少炎癥因子釋放對減輕后遺癥非常重要。”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韓小弟教授表示,此前,相關指南共識多推薦激素治療,但因患者使用后不良反應嚴重,治療后期致殘率增加,該治療辦法已經逐漸不被臨床推薦使用。
為了尋求針對脊髓損傷的更好的藥物治療手段,趙繼宗團隊將目光放在了石杉堿甲注射液上。該注射液主要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等具有記憶認知功能及情緒行為障礙的患者治療,在改善記憶功能方面的作用較為確切。
“我們希望通過臨床研究,試圖發現其是否對運動及其他神經功能具有修復作用。”韓小弟介紹,團隊研究的預期目標是,探究石杉堿甲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是否可用于早期預防繼發性損傷、減少患者后遺癥使用。
隨后,研究團隊在對脊髓損傷模型小鼠進行不同劑量的石杉堿甲注射液治療過程中,通過病理學研究和行為學研究證實,石杉堿甲注射液對白介素中幾種炎性因子有明顯抑制作用,對于腦組織損傷面積有明顯改善作用,如縮小水腫面積、對急性期脊髓損傷具有保護作用,高劑量石杉堿甲注射液對于截癱小鼠的運動恢復有積極作用。
近日,該研究團隊與萬邦德制藥集團簽訂石杉堿甲注射液研究的戰略合作協議,將更加關注石杉堿甲注射液在功能上是否能為患者帶來改善。
據韓小弟介紹,研究團隊有兩個研究方向,一是調整用藥劑量;二是調整用藥方式。實驗過程中,通過小鼠脊髓的影像學檢查,觀察其治療過程中石杉堿甲注射液對二便情況的影響等。同時,擬對腦損傷是否適用于石杉堿甲注射液的治療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石杉堿甲注射液對于中樞神經損傷治療的意義。
當前,隨著科學不斷深入研究,神經外科腦網絡研究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其能夠幫助醫生在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不單局限在大腦皮層、腦葉中,還可以從大腦相互聯系的網絡中進行診療。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相關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針對脊髓完全損傷患者,共同研發腦機接口技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趙繼宗說,臨床醫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不僅要做到保護患者腦功能,還需幫助其恢復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