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一臺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在西藏昌都市人民醫院順利完成。早在去年底,這款機器人就已經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霍利斯燈塔外科醫院完成首例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為“中國智造”技術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款中國造的無人集卡產品已先后落地泰國、阿聯酋、英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在全球范圍商業交付超過數百套規模。
在即將開幕的中國品牌日上,上海本土科創力量聚焦新賽道、新動能、新消費、新場景,助力中國品牌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創新魅力。
手術機器人造福海外患者
(資料圖片)
骨科手術機器人由來自張江的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研發。除了骨科,團隊在腔鏡、血管介入、經自然腔道、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等黃金賽道都有布局。在品牌日現場,國產圖邁四臂手術機器人將亮相,這是國內第一款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
微創機器人集團常務副總裁及首席商務官劉雨介紹說,“圖邁”不僅能讓主刀醫生有身臨其境的“沉浸式環境”,還能過濾掉手部顫抖動作,確保醫生擁有高質量的可見度、精確度和操控能力。今年2月,通過5G網絡,浙江的醫師向距離5000公里的新疆一家手術室內機械臂發出手術指令,并與當地醫生配合,成功為一名當地患者實施了膽囊切除術,實現了我國5G超遠程機器人人體肝膽手術零的突破。
截至目前,“圖邁”已在全國16個省份及直轄市的37家醫院累計完成近800例機器人輔助臨床驗證手術,覆蓋胸腔、腹腔、盆腔的高難度復雜術式。團隊研發的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也連續在中國、美國、歐盟、巴西四地獲證,加速中國手術機器人全球化戰略布局。
無人駕駛車輛駛向全球
2023年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一名特殊演員——被稱為“大Q”的無人駕駛卡車將在本屆品牌日現場亮相。它的締造者是藏在上海一條弄堂里的創新企業——西井科技。
這家年輕團隊已成長為首家在全球范圍商業交付無人駕駛車輛及系統超過數百套規模的公司,場景已覆蓋海港、陸港、制造工廠等貨運物流,產品及服務已落地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其拳頭產品是全球首款新能源無人駕駛量產商用車 Q-Truck。
“它顛覆性地取消了人類駕駛室,讓車輛擁有更富裕的空間來裝置更多智能設備,并擁有充電與換電兩個版本,5分鐘即可完成無人化電池補能,實現可充、可換、可能源升級。即便在氣候惡劣、路況復雜的作業環境下,Q-Truck也能精確無誤、7x24小時不停歇地為人類完成運輸任務。”西井科技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胡鴻遠透露,經測算,新能源Q-Truck相比于柴油車,每年可為客戶減少10.7噸碳排放,單車每年將節省約十萬元能源成本及車輛維護費。
“我們的理念是用人文科技打造用戶友好的產品,這一理念也得到了全球市場的認可。產品是圍繞著‘人的感受和體驗’來創新迭代的,不是要取代勞動力,而是實現和人類更好地協作。”在西井,一些經驗豐富的集卡司機轉變為無人駕駛測試工程師,幫助無人集卡不斷升級迭代。“在商用車無人駕駛領域,中國企業走在最前列。我們希望能帶動一整條產業鏈上的中國企業一起,共同在全球建立更好的中國品牌形象。”
新民晚報記者 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