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華社海牙5月13日電(記者王湘江)荷蘭智庫克林亨達爾國際關系研究所網站日前發表題為《對中國實施嚴格禁令將使我們在科學上付出巨大代價》的文章,表示與中國“脫鉤”將嚴重危害荷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國際地位;無論情況多么復雜,荷蘭都需要與中國進行合作。
該研究所中國中心協調員兼高級研究員英格麗德·德胡赫撰寫的這篇文章說,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科技領域,中國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參與者,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了解中國并與中國合作。因此,在科技領域“脫鉤”是“最為糟糕”的選擇。大規模切斷與中國的相關聯系不僅會嚴重損害荷蘭在科技和創新方面的國際地位,還會進一步限制荷蘭對中國發展的了解。
文章說,中國在生物技術、5G和6G、納米材料和電池等諸多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在科研領域的投入位居全球第二,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擁有大批人才。忽視或排擠中國科學家意味著荷蘭可能將在相關科技領域落后。
文章還說,與中國開展合作不僅有助于荷蘭的科技進步,也有助于提高社會福利。比如中國在癌癥治療、個性化醫療、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知識和經驗,在這些領域的合作都有助于提高社會福利。此外,荷蘭與中國的合作也有助于應對一些全球性挑戰,比如在環境和食品安全等領域。
文章提到了一些關于荷中科技合作的不同意見,但最后總結說,無論情況多么復雜,荷蘭都需要與中國開展合作,否則,荷蘭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可能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