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薊州區有騙子混進班級微信群,假冒班主任身份,以收資料費的名義,要求家長通過微信支付的方式繳納費用,致使部分家長上當受騙。
【資料圖】
由于騙子使用的微信頭像和名字與真的班主任一模一樣,部分家長信以為真,紛紛通過點擊鏈接的方式支付資料費。后來,真的班主任發現群內消息,及時制止付款家長,在群內發布防騙提醒,家長才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在此,公安薊州分局提醒老師和家長們可通過以下做好防范:
警方提醒
一看:添加好友要注意核實對方身份,備注信息可作為參考,但不要完全輕信。
二防:老師要加強群聊管理,開啟入群驗證功能,并實行實名制,對每一位入群的成員身份進行審核,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家長QQ、微信群。
三查:可以先在群內搜索全部群成員,查看是否有相同頭像圖片的兩個班主任賬號,如有兩個賬號,則需要進一步核對。
四問:收到“交費”、“轉賬”等信息通知時,可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學生、老師多方核實,不要急于轉賬、匯款。
五報:一旦發現可疑情況,保存好相關證據并及時報警。
騙子如何潛入“班級群”?
此類詐騙
往往是群成員無意間泄露
群的二維碼
導致信息泄露
而騙子在進入班級后
一直潛伏在其中
并伺機作案
由于騙子的頭像、名稱和語氣
均與班主任的一致
所以家長們才上當受騙
素材提供:治安管理支隊二大隊
來源:平安薊州